東北網10月11日訊 疫苗接種是阻斷疫情傳播的重要手段,目前,大慶市正對標對表抓落實,全面查清人員底數,確保全市疫苗接種『清倉見底』。那麼,現階段大慶市疫苗接種工作還有哪些漏點和盲區?如何更好更快地構建起大慶市的免疫屏障?10月9日,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醫師楊鑫做客大慶市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家訪談全媒體直播特別節目,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主持人:目前,大慶市疫苗接種工作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現在我們對『清倉見底』又做了那些工作呢?
楊鑫:截至10月8日24時,大慶市累計接種了410.93萬劑次,接種人數為207.91萬人,其中有203.73萬人完成了全程免疫接種,12歲至17歲人群接種了14.84萬人,大慶市預防新冠肺炎的免疫屏障已初步建立。為了進一步推進大慶市尚未接種人群的接種工作,市政府協調機關和各企事業單位壓實屬地、單位、行業、乾部『四方責任』,通過網格推進、敲門入戶、登記報備、廣泛宣傳,建立獎勵機制等工作,逐漸縮小免疫空白人群的數量,在確保接種安全、強化便民服務的前提下,完善提高大慶市的全民接種工作。
主持人:大慶市已經開始了免疫加強針的接種工作。什麼是免疫加強針?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
楊鑫:加強針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種後,根據抗體消退的情況進行再次接種,保持人體對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劑次。加強免疫十分必要,接種第三針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對於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加強機體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
主持人:這個免疫加強針主要針對哪些人群?
楊鑫:第三針劑次接種條件為已經完成兩劑次滅活疫苗或一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滿6個月的18歲以上人群,優先在感染高風險人群、保障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人員中開展加強免疫。同時,60歲及以上老人感染後容易導致重癥風險高的高危人群,以及其他符合條件且有接種需要的人群也屬於接種人群。
主持人:有些市民認為,病毒都變異了,疫苗打了也沒用。這種說法正確嗎?
楊鑫:鍾南山團隊及廣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學公衛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滅活病毒疫苗預防感染新冠病毒德爾塔突變株有效,保護效力為59%。即使一些人接種疫苗後發生感染,發生重癥、危重癥、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幅度降低。
主持人:有人認為,身邊沒有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沒有必要接種。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楊鑫:絕大多數人都是易感者,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接種疫苗要形成免疫屏障纔能發揮最大作用,所以大家都應該去接種疫苗。接種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種的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心理不去接種,免疫屏障就建立不起來,一旦有傳染源傳入的時候,或者有傳染源存在的時候,發病或者流行就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