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二期並網發電 宏通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馬力全開 每年60萬噸秸稈『變身』4.5億度電
2021-10-27 09:34: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7日訊 10月26日10時16分,位於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的宏通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二期正式並網發電,至此,宏通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馬力全開。

  走進宏通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現場,記者首先被兩大場景所震撼:一個是高聳入雲的煙囪,另一個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秸稈垛。

  步入項目生產車間,機器的嗡鳴聲不絕於耳。三樓集控室內,一塊碩大的電子監視屏上方實時顯示著已投用1號和2號機組的各項運行參數;監視畫面區域則被不均勻地切分為十餘個場景,實時上演著秸稈變身之旅。一捆捆秸稈被打散後,靜靜地躺在上料皮帶上,慢慢向鍋爐靠近,伴著熊熊燃起的火焰,秸稈逐漸變身為熱、汽、電。

  據悉,宏通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由黑龍江宏通熱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6.45億元,佔地面積13.62萬平方米,於2019年11月份開工,分兩期建設,包括兩臺140t/h生物質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配備2臺30兆瓦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一期已於今年4月2日投產。

  『我們的鍋爐主要燒秸稈、林木枝丫等生物質燃料,秸稈佔比在90%左右,每臺鍋爐一天要「吃掉」800噸秸稈燃料,一年下來,2臺鍋爐將消耗60萬噸,年產電4.5億千萬時(度)。』宏通生物質熱電分公司負責人李建偉說,在發電的同時,還能提供工業蒸汽和供熱。

  『汽輪機發電時產生的乏汽,我們將其抽出來導入熱網進行換熱,使水達到供熱指標,再並入宏通主供熱網進行供熱。同時,這些工業蒸汽也可以供給附近企業用於生產用汽。』李建偉說,項目全部投用後,年供熱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每小時提供工業蒸汽150噸。目前,供汽管線已入戶,不久將為哈爾濱太陽島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供汽。

  在宏通廠區內,李建偉指著堆積如山的秸稈和林木枝丫說:『這是我們用來收儲秸稈的緩衝場地,佔地六萬平方米,大概能存儲五六萬噸秸稈,目前存儲了四萬噸。』

  2臺機組全年無休,所需秸稈量之大,能否持繼供應?

  『除了廠區內的存儲區外,我們在呼蘭和肇東都設有二級料場,目前共儲備了9萬噸秸稈,與此同時,我們每天都在收儲秸稈。平時每天千餘噸收儲量,當下是收儲旺季,每天能收儲兩三萬噸。』該公司燃料采購負責人吳瓊介紹,為了高效收儲秸稈,宏通已與七八家合作社、六七家打包隊簽訂收儲合作協議,由他們提供秸稈的收購、加工、存儲、運輸等一條龍服務,這些環節還可以帶動就業崗位千餘個。

  『秸稈打包離田,只要你弄得乾淨利索,農民很支持。這不,去年,我們負責呼蘭一個鎮的秸稈收儲,因為我們打包乾淨,今年有四五個鎮主動找我們,但我們的處理能力有限,為此僅與三個鎮簽署了收儲協議。收儲量由去年一萬噸,增至今年三萬多噸。』呼蘭區一合作社朱姓經理告訴記者,為了實現乾淨離田,合作社在使用原打包機基礎上,針對壟溝比較深的地還用了拋灑機,將埋在土裡的秸稈打成粉末;針對倒伏在田裡的秸稈還用了滅茬機和摟耙機進行處理,凡是該合作社處理的土地,春季農民旋地起壟即可種植,為此農民很認可。

  『每年60萬噸的秸稈大約佔呼蘭區秸稈總量的一半,既能充分利用閑置的秸稈資源,又有效緩解秸稈禁燒難題。同時,秸稈是一種低碳燃料,含硫量僅為煤炭的十分之一,通過秸稈代替煤炭,可顯著減少碳的排放量,大大減少對大氣和環境質量的影響。』李建偉說,項目投用後,不僅並網發電,還可滿足周邊企事業單位、居民的供熱需求,完善新區工業配套,優化能源結構,助力新區招商引資。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