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龍江,
在四十五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耕種了超過兩億畝的糧食,
國人每九碗飯中就有一碗來自這裡。

他,守護著近三千公裡國境線。
他是共和國的長子,
他是民族危難時的奮擊者,
他是國家安定時的奉獻者。
黑龍江,
用他寶貴的黑土,用他清澈的河流,
用他茂密的森林,用他辛勤的汗水,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保衛祖國北部邊疆。
他,無言地承受著苦與累,
他的人民紮根於平原大地,
無私奉獻,熱情好客。
然而近兩年,
疫情陰霾從未消散,
這個省份,經歷了太多磨難。
02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爆發。
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抗疫情。
而2000公裡之外的黑龍江,疫情形勢也不樂觀:
2020年2月,在全國的病例數據中黑龍江一直居於前列。
彼時,
正值冰雪旅游旺季,人員流量大。
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2月,哈爾濱接待湖北籍游客高達7萬人次之多。

不僅如此,
上萬疫區返鄉和過境人員源源不斷地向這裡匯集,疫情傳播風險驟增。
雖然,黑龍江本省疫情日益嚴重,
但是,黑龍江人毅然一波又一波踏上援鄂征程。
1月27日,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征,
2月2日,第二批醫療隊奔赴湖北,
……
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直至第八批,合計超過1500人。
他們,全力以赴,傾其所有。

嚴冬時請命出征,歸來時已是春暖花開。
難道,他們不知道家鄉疫情很嚴重嗎?
當然知道。
那為什麼還去幫忙?
因為『樂於助人』,一直以來都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符號,
這是他們的責任與擔當。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黑龍江人?
不僅因為他們說話風趣幽默、樂觀自信,
更因為他們坦坦蕩蕩,無論做事還是做人。
一旦認定你是朋友,
便打心眼裡對你好。
03
綏芬河,
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是中國對俄的重要口岸。
春風剛剛吹綠這座邊境小城,疫魔便突然殺到口岸。
2020年4月11日,俄羅斯新冠肺炎病例突破萬例,
大量歸國人員,從莫斯科坐飛機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再乘坐大巴車湧向這裡。
這直接導致綏芬河地區防控壓力空前大增,疫情爆發。

中原武漢剛剛重啟,民心振奮;
然而,邊城綏芬河卻被惡魔纏繞,一時無法逃脫。
一座7萬人的小城,原本與世無爭,一夜之間卻冒出上百病例,衝上熱搜。
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很多人陷入茫然。
綏芬河,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這是一個小到連三甲醫院都沒有的縣級市。
其自身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應對如此洶洶而來的疫情。
我們聽說過『熱乾面加油』、『炸醬面加油』、『羊肉串加油』……
凡是他方有難,全民加油。
可你是否聽說過一句『鍋包肉加油』嗎?
當綏芬河因為醫療物資不夠,不得不向外界求助的時候,
卻受到一些網民的質疑和攻擊:
『乾啥啥不行,得病第一名』。
你們有沒有想過,
短短兩句話,字字誅心,
這傷的是所有奮戰在一線的人民及醫護人員的心啊!
危急之下,
聯防聯控指導組和『重癥八仙』來了,
黑龍江也調動各方資源,
打響了國門抗疫阻擊戰。
剛剛歸家的援鄂戰士們再次請命,
奔赴新的戰場。
這一次,他們是為了家鄉,
為了龍江人自己。
我們不能否定,真情永遠在。
即使那一條兩條的消息總是在網絡上石沈大海。
黑龍江,他也見過別人的鼓勵,得到過別人的支持,
他也曾在凜冬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只是這火苗太微弱,太太飄渺了。
挨不過冷風,抵不過踐踏,
烙在皮膚上便會結痂。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著1000萬人口。
然而,整個黑龍江大大小小的城市與鄉村加在一起也只有3000多萬人口。
3個武漢?1個黑龍江
綏芬河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嗎?
他是的。
全城上下百姓奮戰,忍受著孤獨與誤解,築牢了我國邊境防疫的城牆。
欣慰的是,一個月後,綏芬河市變回『綠碼』,
黑龍江也最終迎來了它的春天,
萬物復蘇,百花齊放。
04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黑河。
黑河在哪?
黑河,古稱璦琿。

沒錯,就是那個中俄歷史上簽訂的最大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裡的璦琿。
黑河位於小興安嶺北麓,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黑龍江相望。
黑河有多重要?
黑河,是滿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發祥地。
黑河,是唯一緊鄰中俄邊境的地級市和中俄邊境第一大河運港口。
這是一座連接歷史與當代的城市。
他見證了歷史上國力的衰弱,
他踩著歷史的灰塵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他理應被看見。
2020年12月,
黑河曾發生過疑似從俄羅斯輸入而引起的本土疫情。
2021年10月,
疫情再次肆虐這座邊陲城市。
此時的黑河,舉步維艱。
疫情源頭尚未定論,爆發式增長猝不及防。
出臺一系列政策,
包括最受外界關注的『所有黑河市戶籍人員的健康碼變為黃碼』。
在黑河的外地人檢測核酸,在外地的黑河人愁眉苦臉。
他們沒有辦法了,這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了。
黑河,依賴於進出口貿易來發展,
一旦,因為疫情嚴重導致貿易停擺,整個城市都會遭受嚴重打擊。
換句話說,諸如黑河、瑞麗一般的陸地口岸城市,只要疫情稍微嚴重,就必然遭受『封城』的陣痛。
10月27日,黑河市新增1例陽性初篩病例。
10月28日,黑河市確診病例達到8例。
……
10月31日,黑河市新增確診病例18例,現有確診54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報告,本輪疫情系由境外輸入病毒導致。
一次又一次,境外輸入疫情侵襲,
就是因為,他在邊境。

他替祖國遮風擋雨,誰來為他橕起一面傘。
黑河需要幫助,瑞麗需要幫助,
所有面臨著他國疫情威脅的邊境城市都需要關注。
後疫情時代下,社交網絡需要多一點溫情,
主流媒體的輿論作用,更需要發揮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05
黑龍江,最近連續遭受疫情。
在哈爾濱,學校因疫情被迫封校,高校學生接二連三做了八輪核酸檢測,
大學生,憋在宿捨裡上網課,
生活無法恢復常態,青春活力無法迸發。
初冬雨夜,氣溫急劇下降。
深夜,做核酸檢測的人們排成長龍,
他們不吵不鬧,無怨無悔,
只為那郵票般大小的『綠碼』而行。
這,
已經成為黑龍江人的日常。

黑龍江人,太朴實了。
他們堅韌得如同冰雪中的勁松。
他們寧可自己吞掉所有的苦,
也要笑著面對生活,期待太陽綻放光芒。
當你踏上這片土地,
你就會被他們身上與生俱來這種達觀深深感染。
他們的先輩,曾將這片土地由荒蕪開闢為富饒。
在黨的號召下,篳路藍縷,硬生生地把北大荒變為了北大倉。
如今,
這種精神得以賡續傳承,
他們從不輕言放棄。
他們真正的頂天立地,俠骨柔腸。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黑龍江和黑龍江人民無怨無悔的選擇。
但是,他們也需要與付出所對應的尊嚴與權利。
哈爾濱好不容易走出疫情的困擾,但只有短短一周,
不得不再次面對疫情的威脅。
冰冷的數字一例又一例的增加,封校封城嚴格管控,
沒有盡頭的長隊和核酸檢測成為了許多人活著的常態。
沒日沒夜地與病毒對抗,
兩年過去了,人們不得不過著如上的生活。
真的是他們防疫不力嗎?
真的是他們各種資源缺乏,導致決策者、管理者無法應對纔一刀切嗎?
真的要一直這麼循環下去嗎?
那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黑龍江的資源會短缺?
所謂的地域黑,黑龍江真的是一個窮省嗎?

黑龍江曾有大慶的石油,鶴崗的煤礦,無數知名的國有企業……就像今天許多人向往東南沿海地區一樣,這裡也曾是那個年代的人夢想的第二故鄉。
這裡有過無盡的繁華與榮耀,卻在資源被攫取枯竭後被冷眼相待。
大慶之所以被稱作大慶,是因為他曾吹散中國貧油論的陰影,
他曾讓全國人民歡呼雀躍,他曾是新中國工業的血脈。
黑龍江有為國爭光的世界冠軍,有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有攻堅克難的科研人員。
黑龍江有無數自然景觀,鏡泊湖,五大連池,小興安嶺。
黑龍江有中國最東的撫遠與中國最北的漠河。
黑龍江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知名學府。
這一刀,
切出犧牲,切得心痛,
『內防擴散,外放輸出』,是他最鏗鏘的誓言。
他需要被看見。
他也值得被看見。
06
國外疫情防控不力、政局動蕩、思想觀念的差異,
讓我國無數邊境口岸城市面臨著『跨過國境線,即是疫區』的危機。

無論是黑龍江黑河,或是雲南瑞麗,或者新疆伊犁,
都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
這些城市深居內陸,相對臨海邊境城市交通不便。
這些城市的老百姓朴實而真誠,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壓力,
阻擋病毒向祖國內地的瘋狂擴散,
默默無聞地抗下了這場疫情保衛戰的重任。
真的,辛苦了。
真的,讓人淚目。
真的,真的太不容易了。
這兩年,我們承受了太多太多,
黑龍江也需要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幫助,
黑龍江更需要更多有責任心的媒體站出來向全國發聲,

讓全國人民知道,
黑龍江一直在努力,
讓全國人民看到他們的付出。
他們仍在堅持,
他們從未放棄。
黑龍江,值得被所有人看見!
後記:
一則『雲南瑞麗值得被所有人看見』的新聞著實觸動了我。
可是,有沒有人看到同在新聞裡新增確診病例增多的黑龍江呢?
雲南瑞麗不易,黑龍江黑河亦不易。
我的家鄉——黑龍江,這片故土,也正在忍受著疫情的折磨。
我在很多渠道搜索,
卻很難見到哪一條新聞或哪一篇文章能像瑞麗這則視頻一樣,勇敢地為黑河發聲,說出那裡的故事,那裡的人究竟怎麼樣。
我雖不來自於黑河,卻曾到訪過,見過那裡的山河。
我們生在同一個省份,呼吸著同一片空氣,享受著同一片藍天。
我不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為我是那裡土生土長的人兒。
松花江上,興安嶺旁,大豆高粱,冰天雪地,
是它讓我茁壯成長,是它讓我能夠看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那裡是我的家鄉,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我想為我的家鄉發聲,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什麼。
無論是雲南,新疆,還是黑龍江,
凡是中國的省份,
都曾為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做出了巨大犧牲,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