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按照黑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求和部署,黑河市召開黑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市最新防疫工作情況,回應社會關切。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主任、黑龍江省黑河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工作組副組長劉曉民,黑龍江省心理救援隊、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醫生畢建軍,黑河市第二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張永林,黑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孫長江,通報最新疫情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黑河今日城區開啟第十一輪全員核酸檢測
6日,在黑河市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上,黑河市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副主任孫長江通報愛輝區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孫長江說,2021年11月5日0—24時,黑河市愛輝區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6例,均為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管控期間主動排查發現,已閉環轉運至定點醫療救治機構接受規范治療。截至2021年11月5日24時,累計確診病例228例。
今日(6日)7時起,愛輝區在城鄉范圍內啟動了第十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並將於12時結束。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本次實施了精准核酸檢測政策,檢測對象為愛輝區城區內有病例的小區所有在住居民,11個鄉鎮、2個農場內的所有在住居民。城區內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的居民在自家小區內設置的核酸采集點參加采集。農村、農場的居民請按照鄉鎮、農場通知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參加采集。
根據《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的相關規定,經國家、省專家研判論證,在實施嚴格管控前提下,前十輪全員核酸檢測未出現病例的小區和村屯,隔3天也就是11月9日,進行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屆時根據檢測結果再進行研判,決定以後核酸檢測的頻次。
開放10個病區可容納324名病人
黑龍江省黑河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工作組副組長劉曉民在今天(6日)黑河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定點醫院醫務人員由省內8家醫療機構的救治隊伍近400人和當地的部分醫務人員組成,包括呼吸、重癥、感染、感控、心理、中醫等專業,以及國家派駐的醫療、感控團隊近10人。絕大多數醫護人員具有多次的新冠肺炎救治經驗。
目前開放普通病區9個,重癥病區1個,可容納病人324人。
現有重型確診病例5例 以輕型和普通型居多
黑龍江省黑河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工作組副組長劉曉民表示,從10月27日到11月5日24時,定點醫院共收治本土病例228人,其中輕型123例,普通型97例,重型5例,待分型3例。總體以輕型和普通型居多,超過2/3的病人有不同類型的基礎疾病。
專家組實行每天早會制度,對每個病區的重癥和復雜病人進行會診,各級醫生每日查房,在治療上主要注重病人病情的觀察和研判,及早發現重癥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采取一人一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治療窗口前移,結合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等醫療團隊的救治經驗,采用國內最先進治療方案,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
黑龍江省衛健委協調並配置了各種氧療、ECMO以及監護、治療等設備,保障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同時為重型病人調配使用康復期患者血漿等,並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目前5例重型病人,總體病情平穩。
在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保證病人的基礎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並對病人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和精心的護理,爭取病人早日康復。
從10月27日至今,治療已經到了關鍵點,少部分高齡和有基礎疾病的病人可能有加重趨勢,另有部分病人逐漸好轉,近期將會達到出院轉康復的標准。
實行一醫一患一診室制度 為市民提供常規醫療服務
張永林說,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黑河市第二人民醫院院嚴格落實院感防控措施,做實做細診療流程,確保疫情期間患者就醫安全,同時將院感風險降到最低。
目前,我院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臨床科室正常接診,住院、手術、血液透析等服務項目正常開展,確保百姓基本醫療需求;急診科24小時接診,確保急危重癥能夠得到及時救治。普通門診實行預約制,按疫情前正常作息時間出診;患者進入醫院前需要執行掃碼、測溫、流調、戴口罩、手衛生等基本院感防控措施,就醫全過程要佩戴口罩,門診、急診嚴格實行一醫一患一診室制度及首診負責制。住院部實行封閉管理,禁止探視,住院前及住院後,都要給予核酸檢測。
嚴格管控期間的低風險地區人員就醫,可通過社區管控工作人員撥打我院急救電話申請就醫。疫情期間,我院作為承接封控區醫療任務的指定定點醫院,全力保障封控區群眾的就醫需求。根據防控需要,對於中高風險小區人員及隔離管控人員的就醫問題,我院做了詳細的流程,此類患者可通過社區及隔離管控點工作人員撥打我院急救電話申請就醫,我院接到就醫申請後,派出負壓救護車前往接診,與社區及隔離管控點工作人員完成交接後將患者接回醫院救治,經診查需要住院的,核酸檢測陰性後可收治入院;不需要住院的,將患者送回小區或隔離管控點,完成交接,實現閉環管理。整個轉運及就醫過程中,患者及家屬須執行二級防護(戴醫用帽、戴N95口罩、穿隔離衣、戴手套、穿鞋套)。
目前血液透析的患者較多,我院24小時不停機,每日透析4班次,能夠滿足透析患者的治療需求。對於密接及中高風險小區的透析患者,我院實行分時、分區、分層次管理,由負壓救護車接送,與社區實行閉環管理,轉運及透析全程執行二級防護。
調解情緒適量運動 科學理性防控疫情
畢建軍說,目前,居家管控作為疫情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漸被人們熟知和了解,那麼如何在居家管控期間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身心健康,我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以下的幾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節。
一、用知識明目養心。疫情發生後,很多人出現過度恐慌,自我封閉,不與人接觸。有的人認為病毒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而到處走動。我們要做的是從官方渠道獲取疫情防控知識,接受客觀事實,正確認識疫情對人類的影響,對於已經處於隔離階段的人群,學習相關知識,有利於把被動隔離轉變為主動隔離,提高主動性和依從性,降低恐慌。
二、覺察自己的情緒。隨著居家時間的延長,確診病例的增加,群眾會出現擔懮、恐懼等情緒,焦躁不安的通過各種渠道查詢信息,這是人類應對危機的正常反應。但是很多人無法意識到自己已被情緒控制了,有的人壓抑,克制情緒,出現了軀體癥狀,比如頭痛、胃腸道不適等,有的人因為糟糕的心情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這時候我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體驗和情緒,明確的告訴自己『我現在很不舒服』『我很害怕』『我有些煩躁』,當情緒被覺察到,它的破壞力就降低了,發現壞情緒後,我們要正視它,接納它,並允許它的存在。覺察壞情緒時,我們對好情緒和愛的敏感度也會提昇,發自內心的關愛自己,進而愛周圍人,這會幫助我們放下焦慮,更多地沈浸在美好的情緒中。
三、分享自己的體驗。充分地傾述和傾聽,不僅可以疏解情緒,緩解焦慮,還可以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很多年輕人平時工作繁忙,疏於與父母交流,通過此次疫情向家人、朋友傾述自己的不良情緒、遇到的困難,反而能夠增進關系。同時,交流和分享體驗有利於獲得理解,降低病恥感,並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四、規律作息,適量運動。良好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助於鑄就健康的體魄,也有助於心理健康,是抵抗病毒的基礎。而睡眠出現問題後會帶來更多的焦慮、抑郁、恐懼的心理,會雪上加霜,適度運動有助於睡眠,如果不能進行戶外運動,可以在家做瑜伽、打太極等。
五、尋求專業幫助。當自我調節無效後,應盡快尋求專業幫助。目前有很多網絡諮詢,也可以撥打全國心理援助熱線12320,選擇5號鍵就可以進行電話心理援助。
疫情時期,我們既要抗擊病毒,也要戰勝恐慌情緒,科學理性防控疫情,減少對疫情的恐慌,以平穩的心態積極應對,順利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