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哈爾濱市平房區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例。

最近這些天,有關平房區疫情的消息少了很多。『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靜水流深,這份疫情戰斗中的平靜,背後有著怎樣的畫面和圖景?再次拿起鏡頭對准平房。

鏡頭對准的是一位97後女孩李夢桐,從平房區紀委機關下沈到街道,負責信息錄入工作。從10月30日夜間開始,連續錄入信息18小時沒有休息,錄入信息1000餘人次。眼睛紅腫了、手凍得不靈活了,卻依然堅守崗位。她說:『在半夜來做核酸采樣的人,都是白天已經勞累了一天,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愛和微笑,讓勞累的人得到溫暖,我的堅守是有意義的。』

接下來,鏡頭對准的是一對數字:0.64% VS 100%。平房區平房鎮有70多位臥床老人,人數上不到總采樣的0.64%,卻決定了是否能夠100%全覆蓋。鎮村乾部通過前期摸底、電話核實等多種方式,梳理確定全鎮臥床人員名單,並由村乾部逐戶、逐人通話,征得理解,把核酸檢測做到家。
『全員檢測,一個都不能少』!

一堆整齊放在小區長椅上的圖書,搶了鏡頭。這是平房區圖書館為碧水灣一期居民們免費贈送的圖書,居民下樓排隊做核酸采樣時就可以取閱。平房區還在微信群裡組織了詩歌朗誦、書法展示、器樂演奏、親子游戲、舞蹈、聲樂和模特等線上互動活動。腳步有限制,心界無束縛。疫情『大考』中,『精神免疫』也跟上。


把鏡頭拉開些,更多讓人動容的畫面被定格:
在因雨雪壓倒的臨時核酸檢測棚邊,奮戰的白衣身影,有條不紊;
伴隨著24小時執勤守護的那一盞盞燈光,明亮耀眼;
外套淋濕、雙手冰凍,卻仍在不停奔波的紅背心、黃馬甲,送達著物資,傳遞著暖心與安心……

平房,萬眾一心織就的這張疫情防控網,密、實、且柔軟!

緊鑼密鼓卻又步履從容的平靜,是一份必勝的自信,也是一份絕不讓病毒有擴散之機的擔當!

把鏡頭再拉開些:
這份自信與擔當,在平房處處閃光。行走在生態長廊,呼吸在綠海中央,看瓊樓於花叢中聳立,聽鳥鳴於樹林中啾啾;這裡產出的汽車九州奔馳,這裡裝配的銀鷹藍天翱翔;鋁鎂添彩,龍酒飄香,熱情友善的性格在笑容中開漾;作為哈爾濱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一個區,卻是全省工業體系最為完備的地區,工業門類覆蓋了全省總和的八成多,工業總產值佔到了哈爾濱全市的一半左右。
把鏡頭拉得更遠些:
歷史中的平房,自信與擔當一直都在!哈飛、東安、東輕,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挺起共和國工業脊梁,無數第一在這裡誕生:為航空熔煉了第一爐鋁水、為飛天鑄造了第一塊鑄錠、為祖國研制生產的第一架直昇機直5、第一架大型水上反潛轟炸機水轟5……
轉動地球儀,把鏡頭拉得更廣些:
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每周疫情報告,過去一周全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約310萬例。全球『疫』浪滾滾,佔世界1/5人口中國號巨輪安穩前行。傳奇仍在續航,自信與擔當已融入巨輪上每一位船員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