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全國首座地下儲氣庫——大慶油田喇嘛甸儲氣庫正式采氣,日采氣100萬方,起到冬季『填谷』作用,積極保障龍江民生用氣。
『這個儲氣庫如同「地下銀行」,夏注冬采,起到削峰填谷作用。』據大慶喇嘛甸油田第二作業區副經理趙洪洲介紹,該儲氣庫是天然形成的『活』庫,在地下猶如一口倒扣的『大鍋』,始建於1975年,1998年進行了擴建。,目前共有注采氣井13口。為了做好冬季保供,今年7-10月份已完成注氣7820萬立方米,超計劃1820萬立方米。截止到今年10月底,46年來該儲氣庫累計注氣22.42億方,累計采氣23.63億方。
改造後的儲氣庫正當『青春』,更智能,更安全,注采動能更足。由於運行時間長,設備老化嚴重,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今年上半年,該儲氣庫重新改造完成,更新了4臺壓縮機組,提昇了運行標准,解決了安全隱患。特別是增加完善了消防系統,為處理突發事故有了及時安全保障。該儲氣庫還向智能運行持續邁進,具有數字集成操作、機組自動控制系統、數字化運維、自動巡檢等功能。
該儲氣庫屬於高危場所,保證安全是重中之重。特別是進入冬季用氣高峰,易發生凍堵等問題。『雖然是運行實現了自動化,但我們員工還是要到裝置區、生產現場進行巡檢,且由兩小時加密至1小時一次,這樣更踏實。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連續充足供氣。』儲氣庫注采班班長羅凱說。
針對往年出現的設備故障、憋壓、電伴熱帶故障、采氣樹和管網凍堵等問題,他們提前做好應對,強化參數合理調控、快速處理等方式加快恢復氣井生產能力,確保平穩供氣。『我們對采氣崗增加緩衝罐、分配器乾線等壓力巡檢點;對變電崗增加流量計伴熱帶測溫;將氣井防凍堵檢測壓力由3兆帕提高至5兆帕,當壓力達到預警值時,第一時間組織處理;已儲備加熱氮氣吹掃防凍堵的措施,及時處理預凍堵問題。』面對到來的嚴寒天氣,他們已做好了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