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2日訊 拜泉縣時中鄉新安村,一個典型的無產業村,百姓們靠天吃飯,形成了常態。全村2000多人,常年在家的不到600人,而且其中一半都是剛剛脫貧的貧困戶。如何改變現狀,讓百姓生活提檔昇級,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
一個個難題擺在了市住建局駐村工作隊的面前,隊長孫博告訴記者,『百姓們雖然擺脫了貧困,但是,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所以,只有拓寬致富渠道,纔能真正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踏著厚厚的積雪,孫博領記者來到了村裡的果樹園,雖然沒有綠意盎然的樣子,但是在白雪覆蓋下,這一棵棵果樹苗,讓百姓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為了拓寬百姓致富的渠道,工作隊先後多次到外地考察學習,並引進了薰衣草、玉瞻、馬蘭花等數千棵適合越冬的經濟型種植作物。『村裡請專家實地指導,土壤適合種什麼就種什麼。這片地既是水果基地,也是蔬菜基地。』孫博說,『明年預計能增收30多萬元。』
村民纔業俊告訴記者,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裡很多家搞起了孔雀和小香豬等特色養殖,讓百姓們找到了致富的門路。站在村頭的高崗上,孫博告訴記者,明年村子的東面將建設一個特色養殖區,現在已經引進了孔雀、斑馬香豬、公羊兔、烏骨羊、彩色番鴨等品種,明年還要擴大規模,加大特色養殖的力度。
通過駐村工作隊的不斷謀劃,新安村建起了果樹園、特色養殖園和家庭農場,有意願發展產業的百姓都可以參與進來。村裡還將利用村中原有魚塘,推動『荷花+草魚+河蟹』立體農業項目。駐村工作隊通過整合村裡所有資源,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不斷拓寬百姓穩定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