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訊 近年來,鐵鋒區積極探索推進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橕、社會化服務『三位一體』的網格化運行管理模式,調動各種力量來到百姓身邊,把糾紛『吸附』在基層,讓矛盾化解於群眾家門口,打造具有特色的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實體化社會治理新體系。鐵鋒區作為我市東部交通鐵路、客運的主要樞紐,工業企業多,流動人口多,老舊小區單散樓密集,基層社會治理要素繁雜,日常管理服務難度較大。
基於轄區的實際情況,鐵鋒區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從區劃、隊伍、場所、機制、架構、技術等六個方面入手,解決基層治理體系軟、組織架構散、乾部隊伍弱、服務層次淺的問題。將資源向網格聚集、人員向網格延伸、工作向網格傾斜,用小網格橕起大服務。
鐵鋒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孟醒告訴記者,『以往,民政有民政的網,綜治有綜治的網,部門有部門的網。網格劃分雜亂,網格層級繁冗,管理資源分散,服務管理空轉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層社會治理成效。』
為破解制約網格發展的瓶頸,鐵鋒區從管理順暢、邊界清晰、設置科學、人口匹配等多角度重新將網格進行劃分,精准設置城區網格300個,農村網格72個。
從此,全區只有一個網,每個格對應管理300至 500戶。通過網格長作用的發揮,使網格內的群眾真正感受到行政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所帶來的『溫度和便捷』。『提昇社會治理能力的關鍵在人,過去的網格長待遇低,流動性大,制約性弱,大部分是兼職人員,能力素質參差不齊,難以勝任基層的繁雜任務。』孟醒說。
為此,鐵鋒區在明確搭建網格隊伍專職化的思路後,突出網格長的選任。采取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每年投入約500餘萬元,招錄年富力強、素質較高的專職網格長。鐵鋒區還將做實網格服務陣地作為夯實管理服務基礎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統一外觀、規范實用、方便於民的原則,打造網格服務站184處。
建成的網格服務站,將便民服務事項、行政服務諮詢、公共服務幫代辦、黨建活動開展、人民矛盾調解等多元治理要素融為一體。時間一長,這裡慢慢地成為了百姓心中化解矛盾的『議事庭』、黨群服務的『聯絡點』、解決困難的『救助所』、溝通感情的『小驛站』。如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管、有人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解決群眾各類訴求和問題23000餘件,辦結率99.62%。
統籌融合是網格化管理的關鍵所在。鐵鋒區通過不斷加快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步伐,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統籌力量資源,整合手段方法,暢通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的專業優勢與網格員的群眾優勢,改變以往各自為戰、區域交叉、職責不清等問題,從警務機制、警力配置、警網聯動等幾個方面找到警務工作與基層治理工作的『最大公約數』。
鐵鋒區采取雙向調整方式,一方面優化街鎮社區的管轄邊界,一方面優化基層派出所設置。精簡戶籍派出所2個,使優化後的基層派出所與優化後的街道行政區劃、管轄區域,警組設置與街道社區設置一一對應。按照警力配備,設置警格56個,匹配372個城鄉網格,實現警格覆蓋全部網格。警格+網格的高效融合,最終實現了警務力量、社區力量、社會力量聯動聯治的疊加效應。全區300名網格長作為兼職人民調解員,與公安、物業開展了大量聯合調處,基層問題越來越少,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警情壓力,最終形成了基層警務和社區事務『雙減雙贏』局面。
鐵鋒區還研發了鐵鋒在線小程序,著力打通群眾自行反映渠道,並按照社區群眾吹哨、街道部門報到方式,線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按照發現受理、分流處置、跟蹤督辦、反饋評價的工作閉環,解決城市管理和基層治理矛盾和問題。平臺還推廣應用集家庭糾紛、鄰裡糾紛、物業糾紛等12項調解功能的和為貴社區通平臺,通過數據分析、數據畫像制訂化解方案,提供線上矛盾調解、法律諮詢、心理疏導等服務,百姓滿意率直線上昇。
網格化綜合治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通過警網聯動和全域覆蓋,鐵鋒區治安案件少了,從去年的656起下降至今年的496起,發案率同比下降19.6%;矛盾調解的多了,從去年的362件提昇至今年的481件,成功調解率達99%;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69個,為群眾辦好事實事3000餘件。
鐵鋒區通過網格化服務,架起了黨委政府與群眾相互溝通、緊密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問題。並以『小網格』托起了『大平安』,形成了『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調、困難有人幫、服務有人辦』的社會治理環境,有效提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群眾滿意度日益攀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