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作業。

質量提昇後的公路寬敞順暢。

壓路機反復壓實路面。

質量提昇後,出行更便捷。

壓路機作業。
黑龍江日報11月30日訊 在齊齊哈爾市,作為連接主城區和富拉爾基區的重要通道,昇級改造後的齊富公路平坦順暢,為群眾醫療、教育、購物等出行需求提供便利;
在哈爾濱賓西開發區,今麥郎面品哈爾濱有限公司的貨車沿著改造後的省道S209能快速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拉運成本比以前節約5%;
在牡丹江環城公路,車輛穿梭不斷,人們感受著公路質量提昇後的舒適駕駛體驗......
作為省委省政府『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主要內容,省交通運輸廳2021年一號民生工程——普通國省乾線公路質量提昇三年專項行動,今年已完工1811.6公裡,佔年度計劃的116%,公路質量提昇工程實現了路暢民悅。
聚力規模之大受益人口之眾前所未有
普通國省乾線公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橕。多年來,由於公路破損嚴重,社會反響較大。對此,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交通運輸廳凝心聚力、創新模式,紮實開展普通國省乾線公路質量提昇專項行動,利用三年時間,集中解決公路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
普通國省乾線公路質量提昇專項行動維修路段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以滿足群眾安全暢通出行為出發點,以重點整治次差路、突出省際出口和城市出口為原則,對公路的路基路面、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等進行維修改造。該項目的完成,有效恢復了公路使用功能,強化了安全保障,提昇了路網整體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項目總裡程3133.2公裡,涉及國道15條2195.5公裡,省道28條937.7公裡。其中,次差路1699公裡,中等路903.5公裡,工程預算59.5億元。項目覆蓋全省12個地市、63個(市)縣,維修規模之大、受益人口之眾前所未有。
今年計劃完成投資70%以上。截至目前,已完工1811.6公裡,佔年度計劃的116%,年內完成投資41.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辦實事為百姓帶來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同哈公路賓西段記者看到,昇級完成後,路段周道如砥,曾經的破損不再。從事運輸工作的滕騰說,賓西開發區車流量大,以前公路經過大車碾壓,雨天積水嚴重,坑坑包包影響駕駛,昇級後,道路平整,降低了運輸成本。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質量提昇工程完工後,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恢復,沿線交通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我省啟動質量提昇工程的初衷就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本次公路質量的提昇,帶動我省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提昇,也促進了公路行業建設管理和服務理念的提昇。為民辦實事是質量提昇工程的初衷,各參建單位在優質高速完成工程建設的同時,各參建單位主動擔當作為,聚焦當地政府及百姓關注熱點,利用工程建設期間的人員、設備等有力條件,充分傾聽各方訴求,積極辦實事、辦細事,服務改善民生。
為確保第四屆旅發大會如期召開,農墾東部項目公司開展七七會戰,提前完成了鶴大公路、綏滿公路等路段87公裡,保障了道路順利通車;龍建西部項目公司啟動『四保一創』百日會戰活動,黑大公路黑河段克服疫情與汛情的不利影響,搶抓黃金施工期,提前15天讓沿線群眾走上了安全、順暢的提昇之路;東部項目公司開展了老黨員慰問活動,積極服務基層建設;A4標段為富錦市上街基派出所全面修整了院內場地,改善了辦公環境;西部地區A5標段為農民開闢了『秋收之路』,並不計時間與成本清理農用車輛泥土;A1標段在修路過程中,幫助沿線村民修葺耕田道路,為周圍居民出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哈同公路A1標段修築進村便道;綏化至沈陽公路A6標段租用中巴接送村民出行;三莫公路A1標段為當地百姓修築道路護坡;哈同公路A1標段慰問當地貧困戶及敬老院;伊牡公路A1標段為當地民房安置防曬網……
『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展現交通形象,贏得當地相關單位及百姓的一致好評,讓百姓充分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初心和決心,感受公路質量提昇後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實現黑龍江公路建設新突破
公路質量提昇項目,是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學黨史主題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民生工程。全體建設者牢固樹立精品意識,高效推進,晝夜奮戰,以超常的速度和良好的質量完成了今年年度建設任務。在提昇路況質量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為民辦實事的擔當意識,提昇了管理手段,提昇了科技創新推廣應用能力,實現了公路建設的新突破。
——創新采取PPP建設模式,實現體制機制新突破。
本次普通國省乾線公路質量提昇工程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新模式,引入社會投資人,成立項目公司,實行政企合作、和諧共建,由社會資本提供投融資服務,提高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效率,同時有效緩解政府財政負擔,在我省乃至國內均屬比較新的成功嘗試和探索。在PPP新模式中,項目在引入社會資本的同時,也引入了先進管理理念和專業運營團隊,推動了在項目施工、運營、管理過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了辦事效率,並以較低的成本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省交通運輸廳黨組高度重視、整合力量、超前謀劃、精心組織,成立了以廳長孫宇為組長的質量提昇工作領導小組,以副廳長田林為主任的工作專班,相關處室各司其職,全力推進,在工程建設和質量安全監管上雙管齊下,一手抓好工程進度,一手抓好質量安全。組織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聯合市、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成立多個專項推進組,幫助項目公司合力攻堅、高效推進。組織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各地市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采用『市級監督、省級監管』的模式,靠前監督、靠前服務,為質量提昇工程的建設品質保駕護航。
——積極引進推廣『四新』技術、開展動態設計,實現科技創新新突破。
質量提昇工程啟動之初,省交通運輸廳就把項目定位於打造全省『四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單位會同設計部門與省內權威專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建立『四新超市』,匯集了多項路面維修新技術。
一是共振碎石化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控制『白改黑』反射裂縫的產生,同時具有施工便捷、效率高、節約投資、節省資源、環境污染小等特點,對大規模改造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是瀝青路面泡沫冷再生技術。能夠減少資源浪費,可以循環利用舊有瀝青面層混合料,有效消除反射裂縫,施工期短,與傳統銑刨罩面維修方法相比,可節約25%左右的成本,節省加熱能源60%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以上;
三是應用RAP料用於CTB基層再生技術。將舊路刨除瀝青混凝土充分用於路面基層,有效實現了廢舊材料循環利用,落實了我國綠色環保發展理念;
四是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術。能夠保證公路結構的均勻性和完整性,既便於施工期保通,又節能環保有效降低成本。引進先進的養護技術,為我省今後組織實施公路養護工程提供了技術經驗和數據支橕。
——高效協調聯動,實現建設速度新突破。
2020年12月22日,國省道質量提昇項目前期工作正式啟動,在時間緊、任務重、地域廣、路段多、管控難、疫情反復等諸多不利因素疊加的情況下,堅持起步既是衝刺,舉全系統之力,壓茬推進項目審批。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積極協調,取得了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僅用時140天即完成了可研報告、『兩評一案』等前期要件的審批,完成了項目可研、施工圖設計、設計諮詢、工程監理、技術服務和項目招商等招投標工作,制定了項目監管辦法等多項制度規定,為項目如期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7月1日,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相關參建單位,及時與項目公司對接。通過強化管理,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完善施工組織設計,采取立體化施工、平行化作業,有效克服了石料、瀝青、柴油供應緊張、施工環境乾擾大等不利因素,工程進展迅速有力,創造了我省公路大修建設速度的新紀錄。
——持續推進質量監督,實現工程建設質量新突破。
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相關單位以『全過程、無縫隙、零容忍』的工作態度,創新工作機制,整合監督力量,全面統籌擺布,形成『市級監督、省級監管』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格局。各級質量監督機構成立了質量監督領導小組和監管專班,強化質量監督工作,確保普通國省乾線公路質量提昇工程監督覆蓋面達100%。在落實分片監管、常態巡查等制度同時,創新性的建立片區互檢制,省交通運輸行政綜合執法局質量監督機構適時開展各片區之間的交叉互檢,強化了質量監督工作效果,提昇了市級質監機構的質量監督水平。對於監督工作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增加巡查互檢的頻率和力度。引入第三檢測機構,開展監督抽查及交工檢測,打造了質量提昇工程質監工作多層次、多維度的監管體系。開工以來累計抽檢超過30萬點,各標段交工驗收質量檢測結果均達到部頒標准,為人民群眾打造出高質量的幸福路。
——積極開發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管理監測新突破。
省交通運輸廳堅持創新驅動、科技保障,充分利用市場化方式和信息化手段,打造開發了信息化管理平臺,平臺整合現有的相關數據,依托本次質量提昇項目打造基於GIS的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功能覆蓋公路建設、養護全領域。實現建設期科技監管、運營期有效查詢的功能。各項目公司圍繞項目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了項目建設監管雲平臺。通過施工現場『空地一體化』全面感知體系,將先進的理念、信息技術、標准化生產與工程建設管理實際相結合,以主流雲計算和3S技術為依托,構建項目智慧工地一張圖平臺,通過智慧監測、智慧管理的場景構造,實現對整個項目建設管理的可視、可測、可控。整合匯聚現場多源異構數據,包括試驗室、拌合站、攤鋪和壓實監測等設備,為監測、監控、預警、分析提供技術手段,實現了現場管理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