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日訊(於曉霞 記者 葛金鑫)日前,在黑龍江省委農辦舉辦的首屆全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虎林市作為雞西地區唯一縣市入選鄉村組織振興典型案例名單。虎林市作為典型的邊境縣、農業縣,在多年的邊境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逐漸探索出『堡壘領邊、經濟富邊、基礎固邊、治理穩邊』的『四邊工程』,為推進全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堡壘領邊』工程——基層組織由弱變強
在基層組織工作中,虎林市抓實『全覆蓋』,堅持『地域相鄰、行業相近、規模適當、便於管理、應建盡建』原則,在健全85個村級黨組織基礎上,組建農村新型合作組織黨支部36個、村屯黨小組215個,徹底消除邊境農村黨組織覆蓋盲點、工作空隙。選好『領頭雁』,突出強化黨的領導抓換屆,嚴格人選政治關、素質關、年齡關、學歷關,明確『三好三強』標准,堅決把『好人』選進班子、把『壞人』擋在門外。打造『硬隊伍』,堅持從源頭抓起,注重挖掘培養黨的『新鮮血液』,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帶頭人』、脫貧解困的『貼心人』、農民創業的『領路人』、小農業與大市場對接的『經紀人』、村務管理的『清白人』、活躍群眾生活的『文藝人』等農村黨員乾部『六種人』評比表彰活動,激勵農村黨員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經濟富邊』工程——集體家底由薄變厚
虎林市從聚焦土地、發展項目、強化管理三方面,全面加強基層組織不斷增收,集體經濟收入逐步豐盈。在具體工作開展中,虎林市把集體土地有償使用作為增加村集體收入的『突破口』『重頭戲』,創新采取責任『三聯動』、部署『三步走』、價格『三統一』、方式『三先後』、進度『三時限』的『五個三』工作法,有序推進全市57.6萬畝集體土地100%有償使用。堅持『有利於盤活集體資產、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轉移農村勞動力、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四個有利於』原則,采取自主投入、合作經營、上級扶持等方式,先後謀劃落地『金雞歸巢』產業項目52個,申請中央專項扶持資金1050萬元發展產業項目25個,助推村集體實現增收1018萬元,切實提高村集體『造血』功能。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意見》,成立鄉村兩級承包合同管理機構;實行村集體資產資源公示制度和村乾部任期資產資源審計制度,2016至2020年,全市85個村集體總收入由1091萬元一躍增至5957.88萬元,同比增長446%,村均收入70萬元且全部在20萬元以上,24個村收入超過100萬元,徹底消滅了20個『空殼村』。
『基礎固邊』工程——生活環境由差變美
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虎林市注重建強主陣地,采取『財政擔大頭、部門幫小頭、村級補零頭』的方式,統籌資金1300餘萬元,新建、維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52個,推進全市村黨支部陣地建設全部達到『六有』標准;注重提昇『軟實力』,創新制定《黨支部基礎檔案歸檔整理『3+2+1』制度》,將黨支部建設軟件材料系統梳理為6類26卷83項,實現黨支部標准化建設『全程紀實』。按照建強中心村、發展中等村、扶持薄弱村的思路,聘請專業團隊為各村制定基礎規劃,分類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昇級,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深入開展『清五堆、治五亂、創五淨』整治行動,組建巾幗、黨員、民兵、老年、低保等多類型環境管護分隊,號召3000餘名農民黨員開展『扮靚城鄉、萬名黨員齊創城』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綠化美化行動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省級生態村實現全覆蓋;以『廁所革命』帶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建成衛浴一體化水衝廁所6012戶,其中,寶東鎮東興村建成分布式能源147戶,全面拆除了村內旱廁,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和國家級生態村。
『治理穩邊』工程——村風民風由壞變好
良好的村風民風是鄉村振興之魂,虎林市以『自治』 『法治』『德治』為抓手,凝心聚力,化解民懮,引領風尚,培育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推動實現村民『當家作主』;深入推進『一約四會』全覆蓋,有效治理天價彩禮、薄養厚葬、大辦學子宴等不良風氣;大力開展軍地共建,疫情期間及時發現攔截俄羅斯籍越境人員1名,有效化解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注重提高鄉村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普惠、精准配置,建設普法陣地32處,創新建立『121+N』人民調解機制,組織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下基層,提供法律諮詢服務5000餘人次。挖掘培育鄉村道德模范,積極開展『脫貧示范戶』『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愛老孝敬戶等創建活動,培育敬老愛幼、勤勞節儉、知禮守則的良好風氣;成立了烏蘇裡、黑土地、楊崗3個農民藝術團,組建了21支鄉村群眾文化隊伍,常年開展『綠野放歌』送文化到農村巡演活動,推動形成了文明守法、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良好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