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6日訊 今年7月,大慶市讓胡路區西城物業隔離賓館運行以來,收到了眾多境外返慶隔離人員在微信群的留言。這些留言的背後,是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付出,他們以賓館為家,用心守護隔離人員,守衛戰疫防線。
12月4日,記者做好全身防護,來到大慶市讓胡路區遠望西城物業隔離賓館,采訪了這群可愛的人。

日常
消毒過後衣服濕透
西城物業隔離賓館,主要負責境外返慶人員的常態隔離工作,這裡11名工作人員,都是各單位派來的。目前,賓館共接收境外返慶人員16人。
賓館大廳內,記者通過監控視頻,看到了他們一天的日常工作。
早晨,第一件事是送早餐。換上隔離服,進入隔離區,把盒飯送到隔離人員門口,挨個房間敲門囑咐趁熱吃,糖尿病患者單獨送餐。餐後,把隔離人員放在房外的餐盒、塑料袋集中清理,消毒後封口。
上午8時,工作人員挨個房間敲門測體溫、采集核酸,逐一詢問並記錄是否有發熱、咳嗽、腹瀉、憋悶等癥狀,對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及年老體弱者,需要多一份照顧。
接下來便是全面消毒,每天3次。穿好防護裝備,背起兌好消毒液的噴霧機,對房間全面消毒,樓梯、樓道、房間等均要消毒。消毒過後,因為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每個人都大汗淋漓、衣服濕透。
同送早餐的流程一樣,中餐、晚餐過後,要及時處置餐盒,消毒封口。忙完所有工作,他們纔能安心地吃口飯。
其中幾名工作人員雖然不進隔離區,但也一直忙碌著,駐派隔離點乾部蘇金祥,負責協調隔離點的整體工作,做各項報表、信息錄入等工作,忙起來顧不上吃飯是常事。
蘇金祥的女兒14歲,上初三,愛人的工作也忙,兩人都無暇照顧孩子。這些天,他最惦記的就是女兒。
『想女兒了就通個視頻,只要看到她的笑容,我的心就踏實了。』蘇金祥說。

愛心
為貧困女孩減免費用
『境外返慶人員最大的特點是時間不固定,凌晨時分接人入住是常事。』李?晏說,她是大慶西城物業的工作人員,自隔離賓館建起,她一直在這裡工作。
工作中,有時難免遇到隔離人員情緒較差不配合的情況。『將心比心,其實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隔離人員到達賓館後已是疲憊不堪,可能會有抵觸和恐慌情緒。』李?晏表示,他們通常會先安撫對方的情緒。
每個隔離人員沒來賓館前,李?晏都會事先加對方的微信,詢問對方喜歡吃什麼、有沒有忌口的飯菜,一句句關心的話語,讓隔離人員沒來賓館前,就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
『記得剛到那天,外面下著暴雪,火車晚點五個小時,到隔離賓館已是半夜,工作人員一直在等候,並送來熱乎的飯菜,一句「飯菜剛熱完,快吃吧」瞬間讓我忘記一路的疲憊。隔離的日子,工作人員讓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謝謝。』這是隔離人員張先生回家前,在微信群留下的一段話。
像這樣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隔離賓館發生。
在隔離賓館辦公區提示板上,記者看到一段段感人的留言,述說著隔離點裡發生過的一個個故事。
10月29日,隔離賓館接入從俄羅斯博士畢業的回國女孩。
工作人員發現,女孩入住的幾天裡,從來不訂午餐。經了解得知,女孩父母雙亡,在外留學一直靠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維持生活,女孩博士畢業,辦理完回國手續,身上的錢已所剩無幾。
駐派隔離點乾部蘇金祥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領導親自來隔離賓館了解此事,最終,為這名女孩減免了21天的隔離費。
『打那以後,工作人員不管誰進入隔離區,這個女孩都會鞠躬感謝,讓我們很感動。』李?晏說。

溫暖
一句『辛苦了』感動工作人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醫務組的4名醫務人員,都是『90』後,梁得麗和王宇是喇嘛甸醫院的護士;醫生唐宇庭和護士馬越,是龍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
梁得麗是第二次來隔離賓館工作,而唐宇庭從2020年2月份至今,已6次前往隔離賓館工作。
他說,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目前已形成規范化的管理,他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說實話,第一次進入隔離賓館,也害怕、也擔心,但慢慢就會發現,和隔離人員接觸多了,你會有種想要保護他們的欲望。每次看到隔離人員解封回家時露出的笑臉,那種幸福,無以言表。』唐宇庭說。
讓唐宇庭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對夫婦集中隔離,因為有規定,隔離需一人一間房,但他們不同意,非要住一間房。唐宇庭見此,當起了心理醫生,以家人的角度和他們溝通,最後這對夫婦態度轉變,同意了隔離規定。
隔離期間,工作人員對他們特別照顧。臨走時,他們在微信群留言:『剛被隔離時,心理壓力大,脾氣暴躁,沒想到工作人員能對我們這麼好,你們辛苦了!』
『有兩個加拿大返慶的女孩,讓我印象深刻,兩個女孩特別有禮貌,每次為她們服務,都不停地說謝謝,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讓我特別感動。』梁得麗說,這樣溫暖的小事有很多很多,雖然辛苦,但被服務對象理解,內心特別溫暖。

叮囑
媽媽微信留言『照顧好自己』
『你們都是單身嗎?』
『是的,我們都單身。』
四位醫務人員笑著說。馬越今年22歲,是第一次來隔離賓館工作,家裡不免有些擔心。
『平時工作忙,我媽媽不給我打電話,經常通過微信留言囑咐我要照顧好自己,別感冒了,如果你生病了,還咋去照顧別人?我媽媽這話對,所以工作生活中,我也特別注重保護自己。』馬越說。
『我們還沒成家,除了父母沒有太多的牽掛,每天就是想如何把一天的工作做好,完美地完成任務。』王宇對記者說。
21天後,他們將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接下來,還會有下一批駐派人員上崗,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文/攝大慶晚報記者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