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警惕!『冒充公檢法』又出新花招
2021-12-06 14:51:30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楊德志 王曉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利用數字錢包行騙已有多名群眾被騙

  警方提醒,公檢法工作人員不會通過電話、網絡等途徑進行辦案

  東北網12月6日訊 目前,國家還沒有全面推行數字貨幣,只在一部分地區先行試點,且黑龍江省並不在試點范圍內,然而騙子卻已經利用數字貨幣對詐騙來的資金進行轉移,給公安機關的偵查破案、追贓挽損增加困難。近期,穆棱市連續發生多起『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利用數字人民幣錢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單次最高被騙金額達36萬元。

  11月8日,穆棱市一女士接到一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警務人員』,以受害人涉嫌販賣身份證、參與詐騙為由,要求受害人下載『飛書』App並提供個人信息、銀行卡號、手機號及自拍照片等『自證清白』。詐騙分子利用受害人個人信息及手機號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通過『飛書』App會議模式共享屏幕功能,獲取受害人手機上的注冊驗證碼,受害人便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注冊了數字人民幣錢包。隨後,詐騙分子要求受害人重新辦理兩張名下的銀行卡,並將所有存款轉移至新銀行卡內,並再次與受害人共享屏幕,讓受害人通過手機為新辦理的銀行卡開通手機銀行、設置支付密碼,這樣詐騙分子就獲取了受害人新辦理的銀行卡支付密碼。最後,詐騙分子便將受害人新辦理銀行卡內存款,全部充入受害人名下數字人民幣錢包,再將受害人數字人民幣錢包內的數字人民幣轉至其他數字人民幣錢包,導致受害人共計被騙36萬元。

  無獨有偶,11月6日,穆棱市又一女士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牡丹江市公安局的民警』,說其名下的銀行賬戶涉嫌一起詐騙案,需要其下載『飛書』App開啟共享屏幕功能配合調查。然後,對方以驗證銀行存款來源合法性名義誘導其在手機上填寫個人信息、手機號碼,並指示受害人將錢全部轉到受害人名下的中國銀行賬戶內,騙子再利用其個人信息、手機號碼在中國銀行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將賬戶內的12.32萬元人民幣全部轉走。

  警方在此提醒,公檢法工作人員不會通過電話、網絡等途徑進行辦案,不會提供『安全賬戶』,更不會要求他人開啟手機共享屏幕,凡是在電話中自稱是『公檢法』工作人員並要求開啟手機共享屏幕配合轉賬的,一定是詐騙!目前,數字人民幣處於試點階段,且我市不在試點范圍內,請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等正規渠道開立和使用數字錢包,不要相信和下載安裝其他來源的所謂的『數字人民幣』App。此外,要慎用共享屏幕功能,因為在使用共享屏幕後,對方能清楚地看到出現在自己屏幕上的所有內容,如果有陌生人要求共享屏幕給他,應直接拒絕,不要猶豫和糾纏,更不要輕易涉及錢財交易,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報警。

  為更好預警,民警也建議市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當收到可疑詐騙分子的來電、短信,可智能識別騙子身份,提前預警,切記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實名認證並打開『來電預警』功能及相關所有權限。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