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央媒看龍江?封控區裡的戰斗
2021-12-16 10:01:52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2月1日深夜,人們像往常一樣進入夢鄉,哈爾濱市道外區龍信家園小區的物業辦公室卻燈火通明。從那時起,20名『突擊隊員』在這裡日夜堅守,共同戰『疫』。

  當晚,龍信家園出現了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2月2日早,該密接者被確診為陽性。在有關部門組織下,小區立即成立臨時指揮部,確定了綜合協調、物資保障、醫療救護等8個小組。道外區大有坊街道四級調研員劉亞紅帶領3名機關乾部、2名社區乾部、3名公安乾警、1名醫護人員、9名物業人員和1名志願者,成為駐守封控區的『逆行者』。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哈爾濱市不少小區被封控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龍信家園出現確診病例的單元及與其相通單元的居民被轉運集中隔離,其餘7個單元的384名居民開始居家隔離。

  每天早上6點天未亮,20名『戰士』就開始了例會,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務。他們為各類特殊人群建立登記簿。通過微信視頻、電話連線,及時掌握居民體溫和心理狀況,根據百姓所需配送生活物資,到每層樓巡邏檢查、環境消殺、垃圾收集,按日期上門采集核酸……這就是封控區的日常。

  ▲龍信家園封控區工作人員對樓道進行消殺。(受訪者供圖)

  『每一件都很瑣碎,但每一件都很重要,不能有半點閃失。』劉亞紅說,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還要有人夜間值守。為把各項工作做好,他們認真學習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收集處理醫療垃圾、配比消殺溶液,並開展突發情況應急演練。

  『叮叮叮!』12月8日,手機裡的門封報警聲響起,大有坊街道城管辦工作人員孫書偉被嚇得一激靈。『有居民開門!』他立即趕到居民家。原來是平常習慣遛彎的大爺在家待不住了,孫書偉便耐心講解政策,安撫情緒。之後,門封報警聲不再響起。

  大有坊街道衛生社區黨委書記楊麗說,小區內老年人比較多,有的不會用手機買菜,他們就用自己的微信下單,再第一時間送到老人家門口;有的一周要到醫院做兩次透析,他們進行全程閉環交接,確保治療不耽誤;有的一人在家害怕,他們就上門溝通,在老人手機裡存上自己手機號,告訴老人有事打電話……

  ▲龍信家園封控區工作人員為居民配送物資。(受訪者供圖)

  其實,他們每天睡的是狹小的行軍床,有時翻個身被子就會掉到地上,談不上舒服可言。可就是這樣簡陋的條件,他們都很難躺下睡個『囫圇覺』。

  兩周的堅守雖然不長,但對於很多居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陪伴。『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麼辦』『暖氣突然不熱了怎麼辦』……每天有無數個『怎麼辦』出現在電話和微信群裡,他們都一一解答,把這些『問號』變成『句號』或者『嘆號』。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說:『有他們在,感覺安心多了,非常感謝!』

  封控區內的安穩離不開大家的關照。劉亞紅說,街道、衛建、疾控等工作人員多次來小區指導工作、了解需求和近況,彼此隔著一道鐵門交流的場景留在每個人的記憶裡。

  ▲12月8日,一場封控區內外的對話。(受訪者供圖)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劉亞紅說,10日凌晨3點多,上高二的女兒發來這句話,自己鼻子一酸。『愛人也在社區下沈抗疫,我倆忙起來都顧不上她,只能給她錢,讓她自己點外賣。等疫情結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給她做頓好吃的。』

  封控尚未解除,這樣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是抗疫一線工作者的縮影,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加油!』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新時代 新征程 2022新年快樂

【專題】疫情防控 萬眾一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