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來自黑土地的發展『答卷』——黑龍江加快推動振興的故事
2021-12-19 07:31: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偉 管建濤 強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8日電 題:來自黑土地的發展『答卷』——黑龍江加快推動振興的故事

  正處於爬坡過坎、滾石上山關鍵階段的黑龍江,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溫雪災等不利影響,在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中形成全省奮進之勢,加快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步伐。

  湧動『綠色浪潮』

  『以前只管產得多,可勁兒上化肥農藥,黑土地都板結了,糧食也賣不上價。』石山清說,如今,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村裡種的小米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出現蟲害也使用人工方式除蟲,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現在賣20元一斤,是過去的4倍。

  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頭臺鎮仁和堡村,村黨支部書記石山清見證了村子從『粗放』種植到『綠色』種植的轉變。

  截至目前,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500多萬畝,綠色食品產量、認證面積、標准化生產水平等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

  為確保『中國飯碗』裝上更多綠色糧、優質糧,黑龍江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加強保護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全省累計落實黑土地保護示范區面積1000多萬畝。

  2021年,黑龍江糧食總產創歷史新高,達1573.54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11.5%,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

  巍巍大小興安嶺、茫茫林海雪原、遼闊的大草原、蜿蜒的河流界江……黑龍江生態環境優勢突出,森林面積、濕地面積、自然保護區佔比均居全國前列。

  在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綠色發展讓『靠山吃山』的方式變了,過去『吃』木頭為主,現在『吃』林下經濟和自然風光。2016年這個林場農家樂僅1家,現在農家樂和民宿30多家。

  曾是伐木工人的劉養順變成經營農家樂能手,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今年農家樂純收入仍有五六萬元。以旅游業為代表的一批綠色產業快速發展,帶動林區產業轉型。

  當好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的黑龍江,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在振興征程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冰天雪地是黑龍江的又一『生態』。中國『雪鄉』所在的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雙峰林場,利用獨特的氣候特點,把冰天雪地打造成特色旅游『聚寶盆』,大部分林場職工依靠旅游實現增收致富夢想。目前,『雪鄉』擁有的經營主體已達201家。

  近期,哈爾濱市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但在『冰城』的冰雪大世界園區裡,工人們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同時,正忙著運冰、雕刻……為盛大開園做最後准備。

  點燃『創新引擎』

  在哈爾濱安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樓,照片牆上布滿年輕面孔,展現著青春『天團』的澎湃力量。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0歲出頭,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95後』工程師韓耀光正是其中一員。

  『安天是網絡安全領域的翹楚,有很多高手,這將幫助我快速提高個人專業技能。』韓耀光說。

  作為國家級網絡安全應急服務支橕單位之一,安天目前擁有超過1000項專利申請和約400項專利授權,為全球十幾億部智能終端和數十萬臺網絡設備提供安全防護。公司創始人、首席架構師肖新光說,安天反病毒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秘訣正是堅持高研發投入,走自主創新道路。

  在創新『第一動力』引領下,黑龍江新產業、新業態增勢亮眼,曾經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局面正逐漸改變。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黑龍江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達28.5%。迄今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932家,這些知識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正成為最直接的創新源泉。

  黑龍江科技資源富集,集聚著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2021年全省有4人躋身兩院院士行列。黑龍江把科技成果本地轉化作為重要發力點,從改革科技體制機制著手打破條框,允許科技人員兼職創業,給予企業更多『真金白銀』支持,由此帶來的新動能正聚集蓄勢。

  哈爾濱科友半導體產業裝備與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麗麗說,公司在初創階段獲得當地政府上億元股權投資,這筆引導資金成為公司發展壯大的『及時雨』。

  數字經濟是黑龍江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黑龍江5G基站已建設2.5萬個,運營的大數據中心30多個。2021年10月20日,黑龍江省政府印發《推動『數字龍江』建設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乾政策措施》,推出20條『真金白銀』措施,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依托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天空地一體化智能感知系統,開啟了大面積、大規模智慧農場建設項目,建設了6個『管理可量化、數據可利用、經驗可復制』的智慧農場群,目前已實現水旱田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作業,可完成無人化作業面積159.3萬畝。

  邁向高質量之路

  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道路上,面臨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改革是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國企是東北經濟頂梁柱,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頭』。

  在中國一重風電裝配產業基地,一個佔地約4500平方米的廠房裡,左側擺放著一排正在組裝的風力發電機機艙,每個機艙長7米、高4米、寬3.5米;右側是一排4米高的圓形輪轂。今年截至11月底,基地完成70多臺風力發電機裝配任務,將帶來5億多元營業收入。

  過去坐家『等米下鍋』,現在主動去市場『找米下鍋』。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陸文俊說,一重瞄准風電開發、新能源汽車等新市場發力,在風電產業上實現了從無到有,風機制造核心能力、整機裝配能力日臻成熟。前三季度,中國一重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8.1%,營收同比增長15.1%。

  無獨有偶,12月初大慶油田也傳來捷報,三次采油年產量再次突破千萬噸,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產基地。作為一個開發建設60多年的老油田,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不斷拓寬。

  打好優化營商環境關鍵一戰,為全面深化改革開好頭、聚好勢。

  10月26日,深圳(哈爾濱)產業園科創總部,首家入園企業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正式喬遷到此。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奉均衡說,作為深哈合作首個『飛地』項目,產業園『帶土移植』深圳先進經驗、管理模式,入園企業享有深圳同樣的政策環境,已吸引國內300多家企業注冊。

  市場環境好不好,企業的感受最直接。前三季度,黑龍江新登記市場主體37.7萬戶,同比增長25%。其中,新登記企業7.4萬戶,增長10%。

  營商環境是東北地區體制機制問題的『表』,其實質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黑龍江正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努力打造讓企業辦事更便捷、更高效、企業家生活更舒心、更幸福的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王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