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為群眾辦實事|仁東村的一『窗』通辦 便民服務零距離
2021-12-20 07:48: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0日訊 『交流面對面,溝通零距離』這是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便民服務廳上牆的一句話。今年3月份,東風鎮仁東村和南興村率先試點在村裡的黨群服務中心建便民服務廳,7月份,東風鎮各村開始全面鋪開便民服務廳的建設,目前已實現建設全覆蓋。

  為何要在村裡建便民服務廳?作用何在?東風鎮黨委書記金玉亮拿出一本海倫市村級小微權力清單。『這本清單梳理出8類64項流程圖,件件都是關乎百姓的民生事,在設立便民服務廳以前,村民辦理很多事項是需要到鎮上或者市裡辦理,通過梳理出小微權力清單,辦事流程一目了然,清單上的事大部分都可以在村便民服務廳辦結。』金玉亮告訴記者。

  『碼』上掃,馬上辦

  仁東村抓住微信群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特點,組建了仁東村便民服務微信群。『你看,微信群裡這個二維碼,也就是展板上的這個碼,涵蓋了清單的所有事項,而且掃碼就能馬上辦,不用再跑冤枉路。我們村常住人口187戶377人,但微信群裡已經500人,在外地的村民也非常關注群裡動態。』仁東村黨支部書記曲偉君在便民服務廳向記者介紹。記者掃碼後,看到了海倫市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列舉了重大決策、財務管理、三資管理、用人用工、公示公開、涉農補貼、公共服務以及其他事項等8大類權力事項。『掃這個碼還可以看到低保名單、用工務工名單,這種方式讓百姓查閱方便也樂於接受,打消村民對村務工作的猜疑心理。』金玉亮說,服務廳設立了公示欄,實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22項具體公開事項還分別生成二維碼,群眾掃碼即可知曉具體內容,讓村務在陽光下運行,『一碼』盡知,增加村『兩委』的公信力。

  據悉,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堅持『便民、利民、為民』宗旨,緊緊圍繞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問題,依托村級便民服務站、黨群服務中心『一站一中心』,開展一窗通辦、『碼』上就辦、黨員代辦服務,變『群眾跑腿』為『乾部跑腿』,變『多次辦理』為『集中辦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務。年初以來,仁東村便民服務廳共受理各類便民服務事項750件,辦結750件,辦結率達100%。

  村裡實現一『窗』通辦

  在仁東村便民服務廳,4名村民小組組長擔任辦事員。

  金玉亮介紹,仁東村在便民服務廳設置綜合治理、民政殘聯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便民服務等服務窗口,民兵連長、婦代會主任、村會計等『兩委』成員和村民組長窗口坐班,推進政務服務集中辦理,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實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群眾所需事項實現一『窗』通辦。

  坐班組長凌福增主要負責辦理地力補貼、種植補貼、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等事項。他拿出一個厚厚的檔案盒告訴記者:『這裡都是村民近期到這裡簽訂的土地托管合同書,村民間進行土地流轉,都習慣性到村裡簽合同,這樣既減少了糾紛,也規避了風險。你看這份11月末的合同,村民彭永生將土地包給耿宏偉,就是在便民服務廳簽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

  當好群眾『服務員』

  便民無極限,服務零距離。仁東村除了以便民服務廳為載體,讓村民辦事不出村以外,還堅持黨員代辦,提供『貼身式』服務。仁東村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運用『三必到、五必訪、七必做』工作法,全力辦好民生實事,生動詮釋了『群眾動嘴,乾部跑腿』,讓村民享受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零距離』服務。切實當好了教育群眾的『宣傳員』、維護和諧的『調解員』、為民服務的『代辦員』、新型農民的『領航員』、困難群眾的『服務員』、美麗鄉村的『保潔員』、平安建設的『協管員』、時代新風的『引導員』等『八大員』,保證了每家每戶都有便民服務員。

  乾部當好『代辦員』,那麼代辦員都做什麼呢?據介紹,仁東村代辦員隊伍共有村乾部和黨員16人,以微信電話『點單』的形式,為黨員服務區的老年戶、殘疾戶、重病戶實行上門服務,代為辦理養老保險、大病救助、臨時救助、殘疾救助等業務,解決了老弱群體辦事慢、辦事難等問題。對沒有家人陪護的癌癥、腦出血等病人,由村集體出人、出車,開展異地送醫、全程陪護,進行『特事特辦,專人負責,一辦到底』,當好群眾的『服務員』。

責任編輯:張廣義

【東北網專欄】我為群眾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