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堅持開拓創新的歷史經驗
2021-12-20 10:57: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 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0日訊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而得到的寶貴歷史經驗。這些經驗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黨引領中國未來的科學指引。

  其中,堅持開拓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沈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續性。

  中華民族是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民族。歷史上的發展和輝煌,同當時我國科技發明和創新密切相關。近代以來,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黨中央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實踐中越走越寬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昇的重要時期。但總體上看,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產業還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軍事、安全領域高新技術方面同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橕,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重視科技的歷史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創新是由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橕的一個系統工程,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多年以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要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協同發揮作用的『雙輪驅動』,讓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著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現代化建設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重要的經驗在於,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是第一競爭力。抓住了自主創新,就抓住了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就抓住了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就抓住了把握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長期穩定較快發展的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纔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形式,持之以恆加強原始創新、源頭創新,更要加強對現有技術的綜合集成,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要把創新成果運用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和規模企業的培育結合起來,努力佔領結構調整的技術制高點、市場制高點和價值制高點。我們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點、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決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