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高度重視,作出了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大部署,這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探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日報從今日起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行時』專欄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子欄目,持續報道全市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措施進展及成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慶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立根鑄魂、凝心聚力。
在永合村唐花馬屯,一個多小時的革命歌曲演唱,讓村民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感召力、感染力;在八井子鄉民強村,88歲的老黨員孫越生將自己入黨以來的經歷與村民們一起分享,不時博得熱烈掌聲;在永躍村老高臺子屯,志願義診為98戶居民免費提供健康體檢、醫療診治……今年,大同區志願服務『直通車』有點兒忙。
而這,僅是大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該區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總體要求,在完成省級、國家級試點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創新方式方法,聚焦群眾需求,整合資源建陣地、廣納人纔強隊伍、創新載體拓渠道、完善體制機制,推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精准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持續用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特別是在『鄉風文明超市』建設上,還得到了中宣部表揚。
整合資源建陣地
解決『在哪乾』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的同志一定要增強陣地意識,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來佔領,絕不能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大同區想要整合資源建陣地,就要解決『在哪乾』問題。
為實現服務陣地便利化,讓志願者更加便利地參與活動,更加便利地為群眾提供服務,該區從『固定陣地』、『流動陣地』、『線上陣地』上下功夫。
『固定陣地』總投資2690餘萬元,盤活整合鄉村、街道、油田企業等陣地資源,建成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個層級』陣地300個,每8平方公裡就有一個,其中網格實踐點227個,志願服務覆蓋全區315個自然屯。
『流動陣地』開通義診、義賣、義演等各種類型的志願服務『直通車』,采取志願出車、購買服務等方式,把創新理論、文藝需求、脫貧致富等群眾需求,直接送到『尋常百姓家』,搭建起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快車』,先後開展志願服務300場次,5.2萬人足不出屯、足不出戶享受優質服務。
『線上陣地』,開發文明實踐智慧雲平臺,設置志願服務小程序,推行『七單』式管理,實現了群眾有需求直接在平臺上『點單』,中心『派單』給志願者隊伍處理的精准對接。目前,累計接收八大類點單需求1105個,發起服務活動1800餘次,服務時長達到了2.8萬個小時,雲平臺訪問總量達到12.4萬人次,受眾率86%。
廣納人纔強隊伍
解決『誰來乾』問題
『專業隊』、『領頭隊』、『群眾隊』……一個都不能少,而每一個隊伍的建設都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人纔。
目前,大同區組建志願服務總隊1支、中隊21支、小隊195支,網格服務隊227支,推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統籌管理、整體聯動。區級層面組織多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1000餘人成立了『8+N』志願服務隊伍,各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也都配置了若乾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
在『領頭隊』建設上,從『體制外、體制內』兩方面入手,既夯實以機關乾部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又調動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群眾團體等社會力量,組建了『機關乾部領頭人』『鄉村骨乾領頭人』『社會專業領頭人』隊伍1154人,帶動全區開展服務4000餘場次,服務群眾24萬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歷史充分證明,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大同區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村級設立以群眾為主體的『3+X』志願服務小分隊,即每村設立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矛盾調解3支志願服務小分隊,再結合實際以黨員、鄉賢、後備力量、『五老』人員、熱心群眾等為主體成立若乾網格志願小分隊,引導群眾鄰裡互助、守望相助。目前,小分隊志願者人數達到1540人。
創新載體拓渠道
解決『乾什麼』問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同區創新載體與服務渠道,實現志願服務項目品牌化、志願服務對接精准化。
在品牌項目打造方面,以『黨的聲音進萬家』主題宣講項目為例,通過『主題講、文藝演、雲端展、理論談』方式,讓新形勢下黨的新思想新理論在基層枝繁葉茂,目前已完成『我是黨課主講人』比賽、展播優秀黨課40節,完成『朗讀者』錄音接力50人。同時,積極推廣雙榆樹鄉『鄉風文明超市』經驗,激發群眾參與村屯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托網格建設『平安福』講堂227個,把理論、政策、技術等『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
創新『聯幫帶』工作法,『聯幫帶』志願者以『上門聯系、上門幫忙、上門帶動』形式,實施『1+1』結對和『1+10』包掛服務群眾,每月深入聯系戶家中不少於1次,平時通過微信和電話隨時了解群眾訴求,主動上門幫助群眾排懮解難,推動文明實踐由『進村』向『入戶』深化,由『見人』向『走心』深化。
撰寫『民情日記』,通過每月上門走訪、日常巡查、電話聯系、微信溝通等方式,實時收集群眾『最需要的服務』『最鬧心的難題』等『五最』需求,將村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現場回答,現場解決不了的,及時在《民情日記》上登記並上報鄉鎮、村文明實踐所、站報備,為精准設立服務項目提供依據。
完善體制機制
解決『怎麼乾』問題
大同區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溝通順暢、及時回饋的常態化工作機制,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組建全省首個縣區級志願服務指導中心,負責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組織和落實,協調各志願者服務隊伍常態持久開展工作。
建立『處級乾部包鄉鎮(街道)、區直部門包村、機關乾部包屯』工作體系,全區23名處級乾部、58家區直單位、640名機關乾部,常態化開展包保幫扶,既幫助群眾發展致富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等工作,又負責矛盾化解、意識形態等工作,壓實壓靠『第一責任人』責任。
為提昇基層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水平,大同區制定星級所、站、點建設標准,每年進行動態評選、表彰激勵。同時,鼓勵群眾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給予評先評優、免費保險、免費體檢、辦事綠色通道等精神和物質獎勵,提昇志願服務的社會認同感,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