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2021-12-29 20:56: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29日訊(記者 霍梟涵) 在29日下午召開的黑龍江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上,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桂春表示,2021年,省委常委會始終堅持黨的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選乾部配班子、抓基層打基礎、建隊伍聚人纔,為龍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聚焦引領振興發展 高標准推進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

  堅持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深入考察了解乾部政治忠誠、政治擔當等方面表現;堅持事業為上,大力選拔經受大戰大考歷練、專業素養好、敢於擔當負責、實踐經驗豐富、能扛硬活打硬仗的乾部;堅持優化功能,著力配出個體強整體優、適應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需要的領導班子;堅持從嚴把關,把好人選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做到全面從嚴、全程從嚴。

  目前,全省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省轄市換屆將於明年1月份完成,縣(市、區)換屆即將全面完成,鄉(鎮)換屆已高質量完成,全省鄉(鎮)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9.1歲、較上屆下降3.7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較上屆提高6.2個百分點,熟悉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基層治理的乾部佔85.9%,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到村任職過的選調生等『五方面人員』1604人,年齡、學歷、專業、來源結構整體優化,基層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聚焦促進鄉村振興 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出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30條具體措施。創新實施『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用三年時間,利用鄉鎮(街道)事業編制公開招聘1萬名大學生到村(社區)任職,今年招聘4659人,到2022年實現每個村(社區)配備1至2名大學生,從源頭上儲備培養鄉村振興接續力量。組織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千人行動』,分批選派千名左右省市直單位優秀年輕乾部,掛任發展任務較重的鄉(鎮)黨政班子副職,推動優質乾部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集聚。選優派強駐村力量,持續向脫貧村、抵邊村等重點村選派(輪換)工作隊2454個、第一書記703名、駐村乾部8065名,不斷充實鄉村振興一線力量。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召開全省現場會持續推動,堅持特色產業驅動、集體資源拉動、電商平臺帶動、資金政策撬動等『多輪齊動』,目前全省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已清零、10萬元以上村達到92.5%。

  聚焦強化基層治理 統籌抓好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

  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分領域抓好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黨建,深化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共成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2.6萬個,建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點)2200餘個,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特別是今年面對突發疫情、暴雪冰凍、嚴重汛情等重大考驗,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時間號召組織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逆行出征、主動擔當,火線成立2433個疫情防控臨時黨組織,19.6萬名黨員衝鋒在抗疫第一線,6千多名黨員乾部堅守在防汛主戰場,15.2萬名黨員奮戰在應對雨雪冰凍最前沿,始終讓黨旗在急難險重任務一線高高飄揚。

  聚焦人纔第一資源 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纔要發展

  強化平臺建設,建成動物疫病防控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68個。實施『頭雁行動』,分領域支持92個團隊873人,今年我省新增『兩院』院士4人、總數達到41人。優化人纔服務,全面推行高層次人纔在優待醫療、子女入學等12方面『一卡通』,積極推進省市人纔公寓建設,采取發放安家費、租購房補貼等方式解決住房問題,讓各類人纔安心安身安業。拓展省校合作,召開省校合作推進會、與全國46所『雙一流』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黑龍江人纔周』校園引纔活動,舉辦『振興龍江·邀你同行』線上直播宣講會,今年共招錄選調生2148人、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畢業生889人,優秀人纔匯聚龍江、紮根龍江、建設龍江的吸引力顯著增強。

  聚焦強化作風保證 持續改進作風優化環境

  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始,連續五年集中開展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重點以『能力建設提昇年』為牽動,全面落實『五細』要求,常態化組織領導乾部『走流程』,評選推出『第十二屆黑龍江省委改作風優環境實踐創新案例』20個,乾部隊伍能力不斷提昇。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行『承諾即開工』等惠企措施,健全『專班+首席服務員+領導聯系』項目建設服務保障機制,努力打造讓企業辦事更便捷更高效、讓企業家生活更舒心更幸福的營商環境。

  此外,黑龍江省啟動實施了『組團式援邊行動』,統籌省市優質乾部人纔資源,擇優選派360名左右黨政乾部和教育、醫療等專業技術人纔,組團援助18個邊境縣(市、區),並同步組織高層次專家服務團等開展柔性援助,助推興邊富民、守邊固邊,守好祖國『北大門』。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