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群眾身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司法所就是人民群眾身邊最基層的司法行政機構,承擔著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法律援助等各類職責。讓我們的視線聚焦佳木斯市樺南縣明義司法所所長梁立華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28年。
1993年,梁立華在樺南縣司法行政招聘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樺南縣梨樹司法所,在全縣5個司法所都工作過。2005年,梁立華來到明義鄉擔任樺南縣明義司法所所長。六年中,梁立華的足跡遍布明義鄉的村村落落、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呼聲、講解黨的政策、做好法律諮詢,小到處理群眾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事,大到化解矛盾。哪裡有糾紛就有他振臂疾呼的忙碌身影,哪裡有矛盾就有他忙裡忙外的調解腳步。
明義鄉位於樺南縣的最北部,毗鄰高速公路,轄區內共有19個村委會,42個自然屯,2個鄉村農場,家庭戶數6752戶,2.65萬人口。2015年10月,梁立華從上任那天起就下定決心,『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走進群眾心裡』,努力讓司法所真正成為化解矛盾的『減壓閥』和『調節器』。
明義鄉清茶村張某某,2020年疫情期間從山東返鄉,他本人患有二級智力殘疾,回村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無人照顧,無居住地點,無任何收入,生活十分困難。梁立華得知情況後,先協調村委會安排其到臨時居住點住下,又協調鄉民政為其辦理低保並對其進行了臨時救助。村委會工作人員在為其補辦戶口時,通過派出所戶籍人員了解到,其名下有一兒子張某健目前在河南打工。起初,村委會與張某健溝通時,張某健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堅決不回村辦理相關贍養手續。無奈之下,村委會再次求助於鄉司法所。梁立華了解相關情況後,與其子溝通,對其進行法治教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使張某健按時返回清茶村為其辦理了養老手續,並保證每月給老人付生活費。一場道德倫理糾紛就這樣消弭於無形,當事人雖已無完全行為能力,但是梁立華沒有袖手旁觀。
六年來,明義司法所在縣司法局和鄉鎮黨委的領導下,始終堅持從自身職能出發,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以服務為中心、維護穩定為大局,主動作為、奉獻群眾,全力做好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等工作,真正成為百姓的貼心人和保護神。共承辦非訴訟調解案件156件,群眾滿意率100%。
從青年到中年,從夢想到理想,一路艱辛勞累,梁立華始終堅守信念。1994年,他被樺南縣人事局、樺南縣政法委授予『二五』普法先進個人;2018年,被佳木斯市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委員會評為『十佳司法行政乾警』;2019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司法所長』;2019年7月,被省司法廳授予『優秀人民調解員』;2020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2021年12月,被評為平安中國建設先進個人。
多年來他在基層第一線,傾心竭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案件共計2900餘件,無一錯案,真正成為了群眾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