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睫毛上凝滿白霜,『推進!連結!試拉!』傍晚,綏芬河鐵路口岸南場內,調車長關成亮准確地發出一道道標准指令。
綏芬河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我國東北地區『丁』字形鐵路乾線東端起點。綏芬河鐵路口岸已有百年歷史,是目前黑龍江省最大的對俄鐵路口岸,實行24小時貨物通關。
關成亮今年43歲,是綏芬河鐵路口岸運轉車間的一名調車長,他所在的調車班組主要負責將俄羅斯到達綏芬河的寬軌重車進行『解體』,並按品類一一挑出,然後將集結好的重車,送進專用場地進行換裝或者落地卸車。

▲關成亮在工作中。(曲藝偉攝)
『一號連結員,今天風大,要抓牢站穩。』關成亮囑咐連結員『選好車梯,注意腳下安全』。話音剛出,隨口呼出的哈氣便在帽子和脖套上凝成冰霜。
『其實我們的工作和拼積木很像。』關成亮說,『但是在極寒天氣裡拼車箱這個大積木。掛車的時候,寒風刮到臉上,就真的像刀子刮肉一樣,特別疼。』
口岸內列車平均時速15公裡到20公裡,關成亮與同事們會站到列車車梯上,這時雙手必須緊緊抓住,身上不舒服都不能動,一旦抓不緊可能會出現危險。在寒冷的室外作業,關成亮經常用脖套和帽子將大半部分的臉蓋住,只留兩個眼睛在外面。由於寒風凜冽,眼睛也經常被刺得流出眼淚,卻依然要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線路和列車運行情況,確保人員、列車安全。

▲隨口呼出的哈氣在帽子和脖套上凝成了冰霜。(曲藝偉攝)
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天氣裡,要在室外連續作業七八個小時,關成亮經常在鞋裡墊三副鞋墊。一層普通鞋墊,中間墊一個發熱鞋墊,上面再墊一個普通鞋墊,再穿上兩層襪子。即使這樣,腳也經常由於長時間室外作業被凍得沒有感覺。『手套也不能戴太厚,因為需要拿對講機,如果手套很厚,抓東西不方便。』關成亮說。
凜冽的寒風中,他們無畏嚴寒、無懼風雪,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中歐班列以及中俄貿易暢通辛苦『拼積木』。
冬季是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口貨物旺季。1月25日綏芬河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口岸過貨壓力。據介紹,綏芬河鐵路口岸第一時間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組,落實常態化健康監測,同時協調做好防疫工作和運輸保障工作。

▲今冬綏芬河鐵路口岸航拍圖。
『為保障口岸運輸安全暢通,我們將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為國際貨運安全運輸生產保駕護航。』關成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