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體育
搜 索
兩組數字見證中國冰雪榮耀背後的黑龍江力量
2022-02-22 09:05:02 來源:新華社  作者:管建濤 楊思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黑龍江省七臺河體育中心,七臺河職業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的孩子們在進行訓練(一月十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在黑龍江省七臺河體育中心,七臺河職業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的孩子們在進行訓練(一月十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冰雪交織,激情飛揚,聖火熄滅,璀璨依舊。

  2月20日,國家體育館,一場被譽為『無與倫比』的冬奧盛會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飛揚的『冰絲帶』,在舞動的『雪如意』,我國冰雪資源大省黑龍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有黑龍江籍運動健兒63名,佔比43.4%;黑龍江籍教練員15名,佔比55.56%,涵蓋了冬奧會幾乎所有項目。

  2127名國內技術官員中,441人來自黑龍江,成為除北京外選派人數最多的省份。

  本屆冬奧會9枚金牌中,4枚『來自』黑龍江。歷屆冬奧會22枚金牌中,13枚與黑龍江運動員有關,佔比超過一半。

  無論是短道速滑隊的『團魂』和戰斗力,還是冰壺小將面對強勁隊手的從容不迫;無論是征戰賽場的運動員,還是身在幕後的技術人員;無論是速度與激情共存的冰雪運動,還是蓬勃發展的冰雪產業……

  勇於挑戰、不斷突破極限,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生動詮釋,也正為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發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為夢想而戰

  34秒32,新的奧運紀錄誕生了!

  2月12日晚,一聲發令槍響後,高亭宇猶如一道閃電劃過,率先衝過終點。中國男子速度滑冰歷史上的第一枚冬奧金牌就此誕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龍江伊春小伙兒,2016年入選中國速滑隊,在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都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冬奧會,圓了獎牌換色的夢想。

  『被別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軍,今天起終於有人和我一起分享這個稱呼了——冠軍高同學。』當日,為高亭宇頒獎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奧冠軍、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的張虹。頒獎後,她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黑龍江是冰雪資源大省,每年長達四五個月的雪季,為冰雪運動提供了天然的沃土。憑著熱愛、拼搏與薪火相傳,一代代健將『滑』進了冬奧賽場。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張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組成的中國短道速滑接力隊,在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賽中斬獲首金,為虎年春節送來一份賀禮。他們的老家都在黑龍江,分別是黑河、七臺河、哈爾濱、佳木斯、哈爾濱。

  13日晚,范可新、張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銅牌。賽後,范可新親吻冰面的照片衝上熱搜。『這不是吻別,是因為自己對這片冰場的熱愛。』她在隨後的采訪中說。

  精彩仍在書寫。

  19日晚,隋文靜/韓聰,這對『冰上芭蕾CP』,最終奪得金牌。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申雪/趙宏博獲得雙人滑項目冠軍。這跨越12年的傳承,都來自哈爾濱。

  冰雪運動,是挑戰嚴寒、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過程。除了爭金奪銀,還有從不停止向冠軍攀登、向紀錄衝刺,這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動人之處。

  今年,趙嘉文代表中國隊首次參加北歐兩項,倪悅名、孔凡影代表中國隊首次參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級大回轉、混合團體項目,楊碩瑞代表中國隊首次參加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和坡面障礙技巧項目……這些創造『首次』的健兒彌補了中國隊在冬奧參賽史上的空白,實現了冬奧會全項目參賽的『小目標』。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鄉——黑龍江。

  本屆冬奧會前,中國健兒總共奪得13枚冬奧會金牌,有9枚和黑龍江運動員有關。如今,獎牌榜再度更新,最新獲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龍江籍運動員獲得。

  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體育代表團歷史上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中黑龍江籍運動健兒有63名,佔比43.4%;黑龍江籍教練員有15名,佔比55.56%,涵蓋了冬奧會幾乎所有的項目。

  黑龍江省體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相比平昌冬奧會,黑龍江省輸送的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的參賽項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項,男、女冰球等20多個小項。

  一場場比賽激烈角逐,一位位奧運健將走進視野,一枚枚沈甸甸的獎牌收入囊中……『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他們從這塊黑土地走向世界賽場,每一塊獎牌、每一點突破都凝聚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堅守與付出。』哈爾濱市體育局局長趙竹帛說。

  『謝謝你!每一位冬奧英雄。』

  441/2127,黑龍江冬奧技術官員為夢想護航

  『感謝中國(短道)速滑這個團結的隊伍!』7日晚,中國選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獲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爾濱的家中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而這句發自內心的話語,也道出了金牌背後的力量。

  為做好助力冬奧的訓練保障工作,黑龍江省不惜重金,對亞布力體育訓練基地場地、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場館進行昇級。2021年,黑龍江省承辦8項全國冰雪賽事,以賽代練,助力北京冬奧會備戰訓練和比賽。

  『全省400多名運動員在此訓練,還有省外隊伍和國家隊,我們全力做好保障。』黑龍江省亞布力體育訓練基地副主任王樹軍說,省隊的運動員幾乎全年食宿在隊裡,基地還配備了按摩師、隊醫。2021年,這裡承擔了6支國家集訓隊,約130人共計241天的訓練備戰任務。

  從2015年7月北京攜手張家口贏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到如今冬奧會順利舉辦,『北京冬奧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支持什麼,北京冬奧會需要做什麼,我們就做好什麼』——這是來自黑龍江『老鐵』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龍江省就印發了《關於加強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具體措施》,明確了23條任務措施及負責單位,為助力冬奧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纔選拔上,黑龍江全面實施了冬季項目競技體育後備人纔選拔培養工程,培養優秀冰雪體育後備人纔,集中力量選拔優秀運動員。

  『訓練盡管枯燥,但夢想金光閃閃,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奮斗。』16歲的全思桐是黑龍江省高山滑雪隊隊員。盡管前不久腰受過傷,但休整幾個月後,她馬上抱著雪板、換上裝備,登上纜車准備開始新的訓練。

  與運動員和後備人纔相比,冬奧會所需技術官員以及科研、醫療、場地服務等保障人員,數量更加龐大。

  『技術員既要有專業知識和運動經驗,又要有熟練的英語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後』大學生那夢元家在哈爾濱,擔任國家體育館冰球項目國內技術官員,承擔射門觀察員和計時員任務,也就是負責記錄隊伍比賽中射門次數、種類,以及調整計時裝置。

  據統計,北京冬奧會共有2127名國內技術官員參加,包括賽事技術代表、競賽官員、技術裁判員、計量官員等,其中黑龍江就有441人,成為北京外選派人數最多的省份。

  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爾濱,『上冰雪』被納入中小學校課程,冰雪作業更是成了『必選項』。全市專項投入3000萬元組建了120支中小學校冰球隊,通過冰雪特色學校、基點學校等為引領,重點推進冰球項目體系建設。

  截至2021年,黑龍江省已累計開展各級各類冰雪賽事活動數千項次,帶動9000萬人次參與冰雪運動。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這裡不遺餘力。

  曾經『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如今冰雪運動大踏步『南展西擴東進』。從冰場制冰師到雪場指導員,從比賽裁判員到俱樂部教練……很多地方都有黑龍江人的身影。黑龍江還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輸出優秀教練員的常態化機制。

  『鋼鐵力量』崛起,為冰雪助力

  『看到運動員踏著滑雪板、穿著滑雪鞋,通過我們的索道行進到比賽場地,既節省時間和體力,還能保障安全,我覺得很自豪。』哈爾濱鴻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羅榮依舊很激動。

  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羅榮所在的公司負責兩個賽區四條拖牽索道的供應和維護,有8名工作人員在賽區度過了春節。『能承接如此大型國際賽事的幕後工作,是對我們的肯定,更是一份榮耀。』羅榮說。

  該公司多年專注索道設備市場,產品已在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場和冰雪旅游景區投入使用。

  談及本屆冬奧會的難忘瞬間,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蘇彥慶侃侃而談。2月4日晚舉行的開幕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將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驚艷世人。他帶領團隊攻克的3D打印技術,有效助力了這款『零碳排放』環保火炬的研發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顏值」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橕。』蘇彥慶說,從2020年開始,團隊發揮多年來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術等方面技術優勢,成功制備出符合條件的氫火炬及其燃燒系統。

  1月6日,北京冬奧列車亮相京張高鐵。京張高鐵的兩款車頭『龍鳳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王國峰教授團隊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藝助力制造生產的。王國峰說,兩款車頭分別仿生於『鷹隼』與『旗魚』,其流線型設計能減輕空氣阻力,後續將批量生產。

  此外,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等,都凝結著多項來自黑龍江的技術成果。

  冬奧會給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帶來發展良機。在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樣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裝、護具等在內的諸多產品正在有序生產。機器人智能冰刀生產線年生產能力可達300萬雙,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我們的零售業務額及線上業務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提昇。』該公司總經理鞠培鴻說,公司正與多所高校合作,研發高端產品,目前已獲批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29項。

  從冰刀、滑雪鞋到頭盔、滑雪服,從造雪機、壓雪車到更多冰雪場地裝備,黑龍江、新疆、吉林等地企業正借著冬奧之風,推動產品從無到有,品牌從有到優。

  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說,立足良好的裝備制造基礎,越來越多投資者將目光投入冰雪產業,未來冰雪裝備制造產業潛力巨大。

  《黑龍江省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2年)》中,明確提出推動冰雪裝備企業改造昇級,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補貼、貸款等支持,在哈爾濱等多地建設冰雪裝備專業化產業園,將冰雪產業做大做強。

  『冰雪+』繁榮,為未來添彩

  『沒想到這個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個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爾濱融創雪世界一名教練員。作為哈爾濱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寒假以來,這裡平均一天接待量達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親子組合。

  『除了文旅產業,我們還與哈爾濱體育學院成立了冰雪學院,開展包括滑雪救援、設施維護等在內的系統培訓。可以說80%的冰雪項目管理人纔都是從哈爾濱走出的。』哈爾濱融創冰雪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關亮說。

  冰雪旅游是黑龍江的一張名片,吸引著眾多游客到訪。從哈爾濱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極村,從城市冰景到鄉村雪趣,從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潑水成冰』、江邊霧?,都是熱門『打卡清單』。

  冬奧會會徽、奧運五環、吉祥物……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冬奧之光閃耀世界』為主題,打造了一個集觀賞、游樂以及傳播冬奧知識為一體的冰雪樂園。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頂流」合影,真的是不虛此行。』在這個流光溢彩的夢幻城堡,來自重慶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樂乎。

  冰雪項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場火爆、冰雪運動裝備熱銷……網友評論說,冬奧會成了『最強帶貨王』。

  一份消費報告顯示,當春節遇見冬奧會,『冰雪奇緣』成過年新時尚,與冰雪相關的主題消費更是快速興起。黑龍江消費者偏愛購買冰雪專業器材。冬奧相關主題紀念幣、郵票、吉祥物等也持續熱銷。

  受訪專家指出,北京冬奧會為冰雪產業的繁榮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冰雪旅游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各地雪場建設、雪具銷售、冰雪培訓以及餐飲、住宿、休閑旅游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瞄准『冰雪+』,黑龍江省正在不斷發力。《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明確提出通過規劃引領、項目帶動,充分發揮冰天雪地的自然資源優勢,促進冰雪旅游與工業、體育和其他產業融合,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協同發展,讓冰雪經濟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終章落幕,『一起向未來』的新篇已經開啟,『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著冬奧東風,這片『白色沃土』將乘勢而上,擁抱明媚的春天。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