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21日電『看到運動員踏著滑雪板、穿著滑雪鞋,通過我們的索道行進到比賽場地,既節省時間和體力,還能保障安全,我覺得很自豪。』哈爾濱鴻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羅榮談到日前落幕的北京冬奧會時依舊很激動。

圖為2月14日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上拍攝的雪景。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攝
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羅榮所在的公司負責兩個賽區四條拖牽索道的供應和維護,有8名工作人員在賽區度過了難忘的春節。『能承接如此大型國際賽事的服務工作,是對我們的肯定,更是一份榮耀。』羅榮說。
該公司多年專注索道設備市場,產品已在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場和冰雪旅游景區投入使用。自2018年開始『備戰』北京冬奧會,公司45人全部參與基礎建設和安裝調試,其中包括15名技術人員。
談及本屆冬奧會的難忘瞬間,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蘇彥慶侃侃而談。2月4日晚舉行的開幕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將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驚艷世人。他帶領團隊攻克的3D打印技術,助力這款『零碳排放』環保火炬的研發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顏值」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橕。』蘇彥慶說,從2020年開始,團隊與合作伙伴聯合攻關,發揮多年來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術等方面技術優勢,攻克諸多技術難題,成功制造出符合條件的氫火炬及其燃燒系統。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火炬手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趙嘉文准備將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攝
1月6日,北京冬奧列車亮相京張高鐵。京張高鐵兩款車頭『龍鳳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國峰團隊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藝助力制造生產的。
『新材料為冬奧會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王國峰說,兩款車頭分別仿生於『鷹隼』與『旗魚』,其流線型設計能減輕空氣阻力,後續將批量生產。
冬奧會讓冰雪裝備制造企業迎來發展良機。哈爾濱乾卯雪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采用先進航天復合材料和多項先進航空設計技術,為專業競技級滑雪比賽設計新型滑雪板。『今後我們會更加努力地投入研發,在科技感、舒適度、安全性上做到極致,為我們的運動員助力。』公司總經理李向東說。

1月6日,G9981次北京冬奧列車停靠在京張高鐵崇禮站。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從冰刀、滑雪鞋到頭盔、滑雪服,從造雪機、壓雪車到更多冰雪場地裝備,黑龍江、新疆、吉林等地企業正借著冬奧之風,不斷拓展上下游產業,推動產品從無到有,品牌從有到優。
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說,立足良好的裝備制造基礎,越來越多投資者將目光投入冰雪產業,在產品創新、產業配套等方面發力,未來冰雪裝備制造產業潛力巨大。
《黑龍江省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2年)》中,明確提出推動冰雪裝備企業改造昇級,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補貼、貸款等支持,在哈爾濱等多地建設冰雪裝備專業化產業園,將冰雪產業做大做強。
黑龍江天行健體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哈爾濱市體育產業協會會長田明珠等介紹,未來要繼續豐富冰雪裝備業態,既要加大引進國際冰雪裝備品牌、產品和技術資源,又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大自主研發,進一步強化自主品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