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喊她『張姨』
您身邊快70歲的老人都在乾啥?
可能在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每天忙著幫子女接送孩子上下學;可能在各種老年興趣班度過愉快的時光;也可能是廣場舞跳起來……每個人的版本不盡相同,而張春蘭的版本,相信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年近70歲的她是一名網格員,用『鐵腳板』走出了一條為民服務之路。
說起張春蘭,在紅崗區可算是名人,她是大慶市紅崗區解放街道晨暉社區的一名網格長,在晨暉社區生活了50多年。
年輕時,她是社區志願者,後來成為網格長,再到現在協助網格員做樓棟長,她管理的3區3棟樓遠近聞名。就因為管理得好,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喊她『張姨』。


年紀最大的樓棟長
張春蘭今年69歲了,但是不服老,用她的『鐵腳板』和熱心腸為轄區居民辦了不少實事兒。
據了解,晨暉社區一直有7個樓棟長,都是一群熱愛社區工作的退休人員,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其中,張春蘭是年齡最大的。
從管理方式來講,樓棟長一直都有七十而退的傳統,但隨著疫情的常態化,好幾個網格長因為年齡與身體的原因已經退崗了,只有張春蘭因為身體好、工作經驗豐富還在堅守崗位。大家對她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日常調解都能出色完成,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管控都能盯住,返慶人員都會主動找張姨報備,入戶的底冊也記錄得最認真。據了解,張春蘭是紅崗區僅有的以69歲高齡還能勝任樓棟長工作的志願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3月16日,接到街道緊急通知,紅崗區要進行全面排查,需要網格員迅速回到工作崗位布置現場。然而在趕回來的途中,張春蘭的腳崴了,不大一會兒,就腫脹得厲害,只好請假。但第二天清晨醒來,雖然她的腿腫著,腳上也泛起了大片淤青,但還是咬牙爬起來,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同事們說:『姐,你的腿都腫成這樣了,回去再休息幾天吧,我們把你的工作分擔下來!』
她卻說:『不行,這幾天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確保不漏戶、不漏人,咱們作為樓棟長直接掌握了居民基本情況,我不能再給大家增加負擔。』
『疫情雖重,但可防控。出門戴口罩,進門要洗手,開窗常通風,心情最重要……』
張春蘭每天都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車上掛著的大喇叭裡回蕩著她自編的抗疫宣傳順口溜……


66歲的『紅色網格員』
在林源鎮新村村新建屯,有一位66歲的老黨員,也是一位老網格員,他叫周士海,在村裡工作30多年了。
大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解、環境綜合整治,小到處理家長裡短,他都攬在肩上,被村民們稱為『紅色網格員』。
周士海愛這裡的鄉親,愛這裡的土地,愛自己的工作,唯獨對自己『差點兒意思』。
工作太忙吃飯就不應時,著急時隨便吃幾口,再或者忙完的時候飯菜都涼了,在這種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下,他的胃提出了抗議。今年1月16日,他因胃癌住進了醫院,手術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胃。然而誰也沒想到,他手術一周後就出院回家了。
近期,全市都在開展48小時『清網行動』排查工作,周士海知道這個消息後在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毅然請戰,選擇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投入到此次『清網行動』的排查工作中。
按照『六查一提』重點工作,他開始地毯式摸底排查,逐家逐戶走訪登記信息,確保不漏一人,堅持充當村裡的排查員、跑腿員、宣傳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和捍衛著本村群眾的生命健康。
3月19日,接到村裡開展區域核酸檢測演練的通知後,他為了確保網格內的每個成員都能按時做核酸檢測,前一天晚上,他通過企業微信群向群內村民發布通知,怕有些村民注意不到,又挨家挨戶打電話通知,不厭其煩地告訴村民需要帶什麼、需要注意什麼、做好保暖等事項。
當天一大早,他穿上工作裝,戴好工作證,騎著電動三輪車,手拿喇叭走街串巷地召集村民做核酸,一點兒也看不出是大病初愈的狀態。因為組織有序,他所負責的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本網格內所有核酸采集工作。回去後,他又第一時間將數據信息錄入了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