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拜泉縣向大豆產業發展新路挺進
2022-03-28 09:13:3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王克儉 包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8日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昇工程。

  大豆振興,阻礙尚存。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延伸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要效益,讓大豆產業可持續、前景廣。

  拜泉縣作為優質大豆重要產區之一,大豆振興,重任在肩。根據計劃,拜泉縣今年大豆面積達到264萬畝,預計年產39萬噸左右。在種植上采取『良種+良法』方式,提昇大豆單產水平,改善大豆品質。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要效益,讓大豆產業立得住、走得遠。

  大豆振興,不僅局限於種植領域,後續加工環節上產業鏈條的延伸,提高大豆產品附加值,纔是關鍵所在。

  大豆渾身是寶,吃乾榨淨能變成百餘種產品,身價也成百上千倍地增長。農頭工尾、糧頭食尾,大豆產業鏈拉得越長,其附加值就越高,相對應地推動其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更易在市場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

  今年1月份,來自四川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知名專家匯聚一堂,共商拜泉縣成立大豆植物蛋白及高端食品研究所籌建問題,破解大豆產業鏈條發展關鍵環節。研究所一旦成立,標志著拜泉縣將開啟出大豆產業鏈條的嶄新時代。

  拜泉縣土質肥沃,大豆蛋白含量可達到42%以上,基於這種『高蛋白』『食用性』特點,拜泉縣大豆產業正以食用蛋白為主的發展戰略,讓大豆產業鏈條形成集聚化發展。

  『「研究所」的籌建和一個個大豆相關聯的產業項目啟動,恰好抓住了機遇,捕捉到產業熱點。』拜泉縣經濟合作促進局副局長張冬梅告訴記者,研究所成立後,將圍繞大豆精深加工進行技術攻關,開發新型豆制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通過引領和支橕全縣大豆全產業鏈不斷創新,帶動大豆產業向縱深發展。

  『通過和專家合作,可以破解大豆精深加工中的一些技術壁壘,降低原材料加工成本。』黑龍江棒星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洋說,原先企業原材料都是通過購買所取得,但是通過和專家合作,破解了原材料加工技術上的難題。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在本地直接采購原材料。

  棒星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就是百姓所說的豆粕。這種看似沒有任何營養含量的加工廢料,經過精深加工後,卻成為了企業最為需要的原材料拉絲蛋白。

  去年,拜泉縣天潤農業有限公司看到了商機,在加工甜玉米生產線的基礎上,投資5600萬元新建大豆精深加工項目,年產非轉基因大豆油5000噸、豆粕32000噸,徹底解決了棒星原材料外采難題。

  一端是剛剛收獲的大豆,另一端是壓榨出來的豆油,而產生出來的豆粕,則被棒星公司回收。企業通過設備將豆粕加工出大豆拉絲蛋白後,再根據百姓喜歡的各種口味,進行配比調試,最終55克的休閑食品,售價達到了7元錢,而一斤大豆的收購價格纔3元左右。

  一系列的操作,讓大豆瞬間變成了『金豆子』。

  『國產大豆絕不是「雞肋」,而是有著巨大經濟價值和市場空間的「金豆子」。』張冬梅說,全縣圍繞大豆產業鏈條展開招商,深入對接首農集團、中糧集團、山東豆黃金等重點企業,重點謀劃引進大豆拉絲蛋白、組織蛋白、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等深加工項目,做好延鏈補鏈大文章。

  不僅如此,拜泉縣還以『研究所』為依托,圍繞大豆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用二產倒逼一產昇級,今年,拜泉縣國富鎮農業農技合作社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將大豆種植面積擴大了一萬畝,而且,采用的都是蛋白質高於40%以上的優質大豆,不僅提昇了大豆產量,銷售也直接走的是訂單模式。

  促進產業鏈條向項目集聚的同時,一顆顆小小的大豆,在加工中身價倍增,變身『黃金豆』,將推動拜泉縣大豆產業走出一條嶄新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