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看,這些空中飛著的『大熊貓』!——『關注候鳥歸來』系列報道《飛翔的春天》
2022-03-30 08:5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30日訊(記者 楊帆 王亮)每年從三月初至四月中下旬,先後有多達幾百種的候鳥遷徙到黑龍江。龍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它們提供了良好棲息環境,在這些候鳥中,不乏『國寶級』的珍稀種類。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下!

  鶴舞晴空鬧紮龍

  我國是鶴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以鶴類等大型水禽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繁殖地。紮龍濕地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是世界面積最大的蘆葦濕地,在這裡棲息的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約佔全國的2/3、世界的1/3。

  『世界上現有鶴類15種,中國9種,紮龍就6種;全世界丹頂鶴不足2000只,紮龍有400多只。』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鳥類專家許青介紹。

  開春後,隨著白頭鶴、白枕鶴、大天鵝、小天鵝、大白鷺等珍禽悉數登場亮相,每年約有二百多種野生珍禽在紮龍濕地內繁衍生息。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丹頂鶴。

  丹頂鶴也叫仙鶴,屬鶴類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類,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每年三月,野生丹頂鶴北歸,與保護區內人工繁育、半散養的丹頂鶴一同翱翔在晴空之上,蔚為壯觀。近年來,紮龍濕地保護區對丹頂鶴的保護和繁育工作卓有成效,已成為聞名全球的觀鶴景點,吸引大量游客。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數量不足3000只。東方白鸛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被看作濕地環境質量優劣的標志,有濕地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之稱。

  東方白鸛體型較大,體態優美,屬於大型涉禽,翼、嘴、頸、腳和趾都較長,適於在淺水中涉行,捕食魚、蝦和水生昆蟲等。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飛羽為黑色。這種大鳥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動作緩慢,在地面上尋覓食物時常常伸長頸部,低垂著頭,一邊大步而緩慢地在地面上行走,發現食物後急速向前迅猛啄食。

  『東方白鸛3月份遷徙到東北中北部繁殖,主要遷徙地在大慶、齊齊哈爾,還有就是三江平原、紅河、三江自然保護區、興凱湖等地。』東北林業大學教授許青介紹。

  『空中老虎』白尾海雕

  遷徙到黑龍江的眾多候鳥中,大型猛禽的身影也經常可見,比如白尾海雕。

  『近日,有野生鳥類保護專家、攝影愛好者拍到了白尾海雕的身影。』許青教授介紹說,白尾海雕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體長近1米,翼展達200-250公分,體重介於3.5-7.5公斤,一種大型猛禽,被譽為「鳥中老虎」,數量十分稀少,野外較為罕見,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許青教授介紹說。

  白尾海雕常在高大挺拔的樹上或在海邊隱蔽的懸崖上築巢,巢很大,一個巢可用數十年。與其他雕類相比,白尾海雕也擁有犀利的眼睛、鋒利的爪子、尖利的喙,以及寬大有力的翅膀,而區別是尾部長有白色羽毛,同時由於其威猛的捕食能力,也被視為神雕『海東青』的原型。一般在白天活動,主要以魚為食,常在水面低空飛行,發現魚後用爪伸入水中抓取掠走。也吃雁、鴨等禽類和鼠類、野兔、?子等,有時也吃動物屍體。

  據介紹,近年來,黑龍江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實施生態修復等工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生鳥類逐年增多。特別是一些幾乎絕跡的珍稀鳥類又重現於人們視野,種群不斷得到恢復,令人振奮。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