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訊(記者 霍梟涵 王亮)四月初的龍鳳濕地,冰消雪融,葦草返青。水面、空中,成千上萬只剛剛歸來的候鳥,終日鳴唱不停,遠遠地就能聽到。
每年這個時候,也是宋天福和他的大慶『炮隊』影友們最忙碌的日子。起早貪黑在濕地邊緣觀察候鳥返回情況,用相機定格下這些飛禽靈動的身影。

『宋大哥,來這麼早,不累呀?』
『累什麼,這幾天鳥來得多,高興都來不及呢!』
生於1953年的老宋,今年已近70歲了,身板硬朗,腿腳輕快,身上有著攝影人慣有的吃苦耐勞品性,在大慶市攝影圈,不論技術、成就還是人品,都稱得上老資歷,威望高。
宋天福迷戀上拍鳥,是從2005年開始的。
大慶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之稱,城郊的龍鳳濕地裡野鳥種類繁多,蒼鷺、白鷺、東方白鸛、鷗鳥、葦鶯、文須雀等70多種野鳥,每年初春就從南方回遷到這裡。有的進行短期休息,補充營養後繼續北上,有的就地安家。進入秋末季節,這裡又喧鬧不止,數萬只野鴨在上空盤旋飛舞,幾萬只鷗鳥在魚塘裡忽左忽右、上下翻飛覓食。一年三季,不管什麼時間只要圍濕地公路轉一圈,總可看到不同種類的鳥在活動。這激起了宋天福拍鳥的熱情,於是,開始了艱辛而又充滿樂趣的創作生涯。拍鳥,漸漸成為他生活中必備的一部分。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肯於吃苦,不斷摸索鑽研,讓宋天福拍野鳥的技藝不斷精進,沒幾年就在圈裡有了不小名氣,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以濕地候鳥為題材的攝影作品,先後有多幅在各類專業評比活動中獲獎。其中,中國國家地理2008首屆《飛羽瞬間》野生鳥類攝影大賽,他的一幅《寵兒》獲金獎;2010年第二屆攝影大賽,他的《比翼雙飛》獲金獎,另一組圖片故事《使命-黑翅長腳鷸》獲銀獎……宋天福拍攝的生態作品,不僅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同時帶動一大批愛鳥人士參與到愛鳥、拍鳥、護鳥活動中來。2008年,鳥類拍攝群體大慶『炮隊』正式成立,宋天福任『大慶市野生鳥類攝影家協會』法人代表。
談起創作心得,宋天福說,器材、技術只是一方面,要想拍出精彩的照片,還要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了解拍攝對象,通過觀察,感悟,不斷地熟悉它們的生活習性、喜怒哀樂。這樣有了情感融通,感覺到大自然生命的可愛,纔會觸發靈感與激情,在最恰當的時機按動快門,呈現出它們最動人的瞬間。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在宋天福的電腦裡,收藏著他精心收錄的3000多個鳥鳴聲音文件,有著15年拍鳥經歷的他,幾乎聽到鳥叫聲就能分辨出是哪種鳥來了。每到春秋兩季,濕地這個鳥類驛站天天上演音樂會,有時是上萬只野鴨的合唱,有時是幾千只鷗鳥的交響。宋天福說,世上再沒有比這更好聽的聲音了。
老宋和影友們拍鳥,更用行動愛鳥、護鳥,自覺擔負起保護濕地野生禽類的任務。
『其實我們攝影人拍鳥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宣傳野生動物,用鏡頭展示它們的可愛,用生態故事講述野性生靈的偉大,告訴大家我們擁有一個共同家園,應該和諧和睦相處。』宋天福說,『這是我們野鳥攝影人的責任和義務!』
為此,宋天福與影友以身作則,拍攝中自覺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堅決摒棄為達到拍攝目的而過度接近甚至侵擾鳥類的作法,從內心尊重愛護這些生靈,特別是在繁殖期拍鳥堅決要保持距離。同時,他們還積極向游客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勸止騷擾、侵害野鳥的不法行為。
『在攝影人的監督、制止下,傷害鳥類行為明顯減少,明目張膽的獵殺野鳥行為已經沒有了。』宋天福說。
如今,宋天福雖然已經從『大慶市野生鳥類攝影家協會』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但濕地周邊還經常閃現著他奔忙的身影,那些美麗的鳥們,仍會用最美的歌聲來迎接這位誠摯的老友。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
宋天福拍攝的鳥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