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5日訊 3月23日,隨著北大荒集團與佳木斯市會商合作的落筆簽約,在12個方面聚力打造墾地融合發展樣板就這樣『誕生』了。
雙方將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切入點,加速工農融合、城鄉融合、區域融合、主體融合,共建大三江墾地融合發展示范區,將佳木斯市打造成示范區的核心區,輻射帶動大三江和周邊城市融合發展,為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板。
這是一次新合作,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一處新布局,積蓄著向優發力的新動能。雙方牽手的背後,是一個個創新和探索的生動實踐,從墾地合作到墾地融合到底有怎樣的蝶變,讓我們一探究竟。
探索之路:『墾地融合』的『前世今生』
『去年我家200畝的玉米地,都交給農服中心來負責,耕、種、管、收都不用自己管,收益非常好,多賺了近2萬元。』家住嫩江縣的農民張富成告訴記者。
『我用的都是區域農服中心統供的種子和肥料,價格便宜,質量還好,心裡非常「托底」。』佳木斯市農民何玉龍說。
農民喜悅心情的背後,折射出墾地牽手結下的碩果。小農戶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的情況正在黑土地上悄然發生著變化,小農戶開始搭上開往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
墾地合作,在北大荒曾是『高頻詞』,但在過去幾年,墾地合作依舊停留在零散的初級合作階段。
隨著黑龍江農墾新一輪改革的深入,北大荒集團打破體制機制束縛,用發展戰略眼光再次籌謀,助力把我省傳統農業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變合作為融合,變各自為營為互利共贏。北大荒集團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抓手,組建了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將北大荒先進的專業化服務、標准化流程、社會化分工、企業化運營、平臺化賦能的『五化』體系和模式復制推廣到農村,通過以統供、統營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主的『雙控一服務』來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助推龍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
梳理墾地融合的時間表,不難發現早在2020年,初步完成體制機制改革的北大荒集團,就確定了全面推進墾地融合發展的思路。2020年12月14日,作為『雙控一服務』主要承載主體的北大荒農服集團開始組建;2021年2月23日,北大荒集團第一家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北安分公司揭牌成立。隨後,牡丹江和九三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相繼成立。而2021年7月23日,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將『全面實施「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推進墾地融合發展』寫進了重點任務中,明確地給出了答案。
據北大荒農服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翠賢介紹,在發展種子、農資、農機、農化等產業板塊的同時,新增了農地運營板塊,以組建區域農服中心為『小切口』,積極探索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的『大戰略』,先後在北大荒集團9個分子公司、佳木斯市、安徽鳳陽縣、冀魯豫等地成立15家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021年,北大荒集團實現農地運營面積1080萬畝,帶動農民12萬戶,深入周邊鄉鎮技術指導超過92萬畝,為農民節本增收6.4億元。
龍江縣超越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剛對此有著深刻的感受,曾經多年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他,深刻理解種地這件事兒,讓專業的人做,更高產高效。
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段蘭昌認為,『區域農服中心』是墾地融合的橋梁和舞臺,也是對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的有益探索。通過區域農服中心可以為有需要的『村集體』或者是『種植戶』提供產業前端設計,種子等農資的采購,配方肥的配制,梳理種植方案,科學田間管理,大型機械收獲、糧食後端的銷售的『一條龍』農業生產服務。通過『雙控一服務』戰略,為農民從農業生產前端節約農資成本,中間提昇糧食產量,後端保證糧食銷路,最後達到豐產豐收『賺到錢』的目的。把種地的事兒交給區域農服中心,農民本身可以投身二、三產業。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先進模式應運而生
墾地融合,是實實在在地融入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中,融入產業發展的藍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逐步擴大,北大荒在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時,也探索出了諸如『北安模式』『小崗模式』等可復制推廣的先進模式。北安區域農服中心為地方村屯開展全程托管、關鍵環節托管等直達式服務,提供包括秸稈還田免耕、衛星導航播種、分層定量施肥等30餘項技術,帶著標准化樣板『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幫著農民賺』。
北安區域中心總經理吳殿勇向記者介紹:『截至3月23日,北大荒北安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共落實土地托管面積89.86萬畝,已經全部簽訂合同,其中全程托管面積9.31萬畝,環節托管面積10.29萬畝,技術服務面積70.22萬畝,輻射6市縣21個鄉鎮。向地方輻射投入品8080噸。輻射地方農村土地面積36萬畝,為農戶節約購買資金約250萬元,平均每畝節約6.9元。』
『今年是北安區域農服中心對外拓展的提昇年,依托「北安模式」,對接黑河5市縣、齊齊哈爾2市縣進行墾地融合建設。』吳殿勇對墾地融合的前景充滿信心。
王翠賢介紹,目前墾區內9家區域農服中心積極與周邊市縣對接,實施墾地合作、全域鏈接,服務對象細分為村集體、合作社、種植大戶。同時在省內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打造全國最大的『農地運營商』,著力創建國有經濟、農村集體經濟、農民合作經濟、農戶家庭經濟『四位一體』經營共同體,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利益共同體。
『北大荒模式』的墾地融合鄉村振興探索正在廣袤的田野上漸次鋪開。
『國家隊』再發力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發揮『國家隊』『排頭兵』作用,充分釋放農業現代化優勢,復制北大荒標准體系、服務體系、經營體系,逐步完成農村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北大荒人的責任與擔當。
『2022年,農地運營面積5200萬畝,其中,省內2200萬畝,省外3000萬畝。』王翠賢提到下一步規劃時說,產業融合是方向,堅持一產為本,逐步向二三產延伸,同步打造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產業相互滲透,經濟相互拉動,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這是北大荒人的初心和使命。
王翠賢介紹說,今年將聚焦主業推進新發展。各區域中心要加大服務力度,真正讓農戶做到『省心、省力、省錢』,以服務帶動規模經營快速發展,實現業務拓展和創新發展;佳木斯中心將承接建設高標准農田和黑土地保護等相關國家專項項目。發揮『育繁推一體化』優勢,構建以商業化育種為核心的研發創新體系,加快優勢品種接續進程,打造核心競爭力。
2023年,實現運營農地面積3000萬畝,帶動區域內90萬農戶,節本增收20億元以上;
2025年,實現穩定運營地方農地面積5000萬畝以上,帶動區域內150萬農戶,節本增收30億元以上……
在鄉村振興的視野下,墾地『牽手』的龍江故事繼續生動地講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