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玉露,稻田飄香。當秋風掠過廣闊的黑土地的時候,這裡便充盈著收獲的喜悅了。從播種到收獲,這裡的每一粒大米都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成長歲月,從綠綠蔥蔥到金黃滿地,再到亮白如玉,五常大米、響水大米、石板大米……它們就這樣雀躍著走向了全國人民的餐桌。

通常大米飯在餐桌上只是配角,但是黑龍江的大米無論到哪兒,都會成為餐桌上的主角,一碗米飯便脫穎而出。它晶瑩剔透,潤白如玉,閃爍著誘人色澤的同時也香氣撲鼻。這種香氣天然去雕飾卻又格外引人入勝,是最原生態的味道。不誇張的說,所謂的『雞鴨魚肉』也變成了配菜,只這一碗米飯,便可津津有味,可以說是大米界的『白富美』了!

一粒黑龍江大米,從田間走到飯桌,經歷了漫長的沈淀。這裡的水稻一年收獲一次,養分經歷了一百天左右的積累,光照充足,夏天光照時間長,而秋季晝夜溫差大,在這種情況下,黑龍江的大米在白天能積累大量的養分,而晚上的消耗少,也就保留下來這些養分,並提高了糖分,所以每一粒都飽滿且有嚼勁,香味充足。

肥沃的黑土地為水稻的成長提供了最優質的條件,黑土的腐殖質多,蘊含了大量的有機元素,而且這裡的水源更是充足,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以及縱橫交錯的支流溪水也都灌溉著每一方稻田,而且這些河水的養分含量高,為水稻的茁壯成長提供了無污染的豐沛水源。除了這樣的『天時地利』因素,『人和』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從每一粒種子的篩選,到精心育苗,再到耕耘收割,每一粒不可被辜負的大米背後都是辛勞的成果。所以,你看這大米界的『白富美』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陽光、雨露、土壤和雙手的共同締造,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稻粒脫去粗糙的外表,經過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有了此般晶瑩剔透的樣子。在一望無際的東北平原,每到秋天,你就會親眼見證一場盛大的豐收——金黃是一種喜悅的顏色,而每個有黑龍江大米的餐桌上潔白的顏色便是幸福的顏色。

在餐桌上,再挑剔的食客大概也難以對黑龍江大米有所挑剔。它Q彈而有嚼勁,脣齒留香,從第一口,到每一口用心咀嚼,享受脣齒和食物纏綿的浪漫……一碗米飯,是最普通的平常,也是最朴素的日常。從黑土間萌發的禾苗到飯桌上香氣四溢的米飯,離不開這塊富饒的土地,離不開辛勤的耕耘,通過轉化,把土地的滋養傳遞給人,傳遞給這個可愛的世界。(黑龍江省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