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4月6日起,34集大型生態文明題材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本劇以伊春林業戰線全國勞動模范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人物為主要原型,抒寫了林區三代人的人生歷程,藝術再現了伊春林區創業、改革、轉型發展的三部曲。
一片林子由許多大樹組成;我們每每震驚於山林的迤邐,卻是第一次細究每一棵樹的脈絡、每一片葉的索取、每一捧土的供給、每一滴水的滋潤。林業人,生於林,長於林,埋於林,他們的一生,如根系紮於土中,和林區糾纏在一起,汲取營養,反饋自然。七十年,當初的樹苗已成參天大樹;七十年,當年的壯士已是傴僂而行。他們共同留下的是奮發、堅韌、不屈的精神。一人可植萬棵樹,一樹可觀萬載人,而我們,即將通過另一種方式穿越時空,去深入那個年代林業人的點點滴滴。
『青山不墨』的背後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人間大愛,為家為國。一棵棵樹苗已經生根,他們將如何勾連根系,茁壯參天,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腔赤誠,不負青山,《青山不墨》的播出點燃了新時代伊春森工人投身生態建設、振興林區、發展創業的熱情。
『馬家軍』:承英雄遺志再染山川青
4月6日,在林業英雄馬永順的家鄉鐵力林業局公司,馬永順的兒子馬春青准時坐在了電視機前,收看《青山不墨》。觀劇後,馬春青感慨地說:『我們一家人一起觀看了《青山不墨》,讓我們回憶起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們會繼承父親的遺願,繼續上山造林!今年,我要再次帶領「馬家軍」舉旗造林,為位於馬永順林場的全國英雄林再植5000株紅松,讓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在馬永順林場分公司會議室,公司經理牟海鵬也帶領職工觀看了《青山不墨》。
『就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我父親那一輩的林業工人上山砍樹、伐木,到了我這一輩開始保護生態、保護資源,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現在我們伊春林區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林下經濟也讓職工的生活越來越好。』馬永順林場職工王德剛說。
牟海鵬表示,作為以林業英雄馬永順命名的林場,在老英雄的精神感召下,『林二代』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投入到林區轉型發展的實踐中去,以更加堅定的決心,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林場分公司將接好老英雄的接力棒,全力發展好鐵力林業局公司紅松堅果林項目,將綠色鋪滿小興安嶺,將幸福傳承給子孫後代。
老工友傳播紅色基因,煥發綠色發展新活力。林業英雄馬永順的徒弟張道廷老人激動地說:『這部《青山不墨》,是我們盼望已久的作品。』他表示,作為馬永順老英雄的徒弟,一定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好英雄精神,讓紅色基因和英雄精神融入血脈中,讓英雄精神在林區新一代青年人身上發揚光大,為新林區的綠色發展貢獻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孫海軍:新一代育林人為大山披綠裝
4月6日晚,全國勞動模范、育林功臣孫海軍與伊春森工雙豐林業局公司黨員乾部同時收看電視劇《青山不墨》,共同感受伊春林業人半個世紀的堅守初心、甘於奉獻、勇於探索、浴火涅槃的奮斗歷程。
《青山不墨》高度還原了林區發展建設的場景,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後伊春林區的發展歷程。作為創作原型之一的孫海軍紮根福民林場分公司30年,用整整17年的時間帶領職工群眾營造11萬畝、2000多萬株人工林,讓幾十座大山披上綠裝,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座『綠色銀行』,是『馬永順精神』的傑出代表。
4月6日晚,觀看完《青山不墨》第一、二集的孫海軍非常感慨,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劇中林區工作生活的場景,喚起了他多年前的回憶和對林區未來發展的期望。他說:『森林是生態環境的主體,我們一定要在培育後備森林資源上狠下功夫。我們要讓伊春的大森林充分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孫海軍工作過的福民林場分公司,乾部職工也紛紛收看了《青山不墨》。進入新時代,孫海軍紮根林區、艱苦創業的精神猶如一面旗幟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林區乾部職工。
張英善:『這輩子植樹造林這條路走對了』
『這部電視劇,我們老兩口都樂意看,一播出就抓住了我們的心。看著看著,我感覺自己也在劇情當中,以前植樹造林的一幕幕仿佛回到了眼前。』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英善說。
6日晚上,張英善和老伴兒早早地吃了晚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這部期待已久的電視劇播出。隨著劇情一點點展開,他的思緒也跟著回到了那個艱苦且激情四射的年代。
劇情中展現出的林業工人艱苦作業和生活條件,東北原始風光、風土人情,都是最原汁原味、接地氣的,畫面真實而又震撼——最喜歡的還是那一棵棵樹,最熟悉的還是斧頭、狗皮帽子和大棉襖,還有一年四季莽莽群山的景致。劇中出現的蒸汽機車、馬套子、彎把子鋸、小山似的木頭堆,深深地觸動他的心弦,他和劇中人物同悲歡、共休戚。
伊春精神、馬永順精神是一代代林區人接續奮斗,用青春、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培育和錘煉出來的,已經成為廣大林區人共同擁有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張英善深有感觸地說,『看著這部電視劇,我的心是溫暖的,我深深地感覺,這一輩子,植樹造林這條路我是走對了!黨和人民已經給了我極高的榮譽,但我不能睡在功勞簿上,趁著身子骨能動,我要不忘初心使命,活一天乾一天,我和老伴兒還要植樹造林、看山護林,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帶領更多的人自覺投入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