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訊 (記者 施曉東 王剛 宋巍 劉嘉 霍梟涵 楊帆)四月中旬,伴著和煦春風陸續歸來的候鳥讓北國的天空變得喧鬧。在河流、濕地和草原上空,鳥兒們時而展翅盤旋,時而鳴叫嬉戲,時而輕掠水面……給綠意漸染的龍江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黑龍江省是眾多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加油站」,近年來,返回鳥類的種群呈增長趨勢,說明黑龍江省對候鳥的保護措施很見成效!』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潘豐說。
潘豐介紹,近年來,黑龍江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森林、草原、濕地面積正逐漸增加。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38.8萬公頃,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21.2萬公頃,落實退耕還濕面積1.82萬公頃……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在國內居於前列。

目前,黑龍江擁有林地面積2617萬公頃,居全國第4位;森林面積2150萬公頃,居全國第3位;草原面積207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76.9%;全省有自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全國第4位;分布有10處國際重要濕地,居全國之首。
龍江突出的自然資源稟賦,為鳥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良好生態環境,候鳥可遷徙的地區范圍有不斷擴大。
『鳥兒能在棲息地自由翱翔,並且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這應該是鳥類最幸福的事情吧!』潘豐感慨。

已經開展了20年鳥類學研究的東北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慶明博士說:『黑龍江省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的中段,分布有全球種類最多的瀕危鳥類和種群數量最大的濕地水鳥,所處的生態地位非常重要。黑龍江省豐富的生態資源是世界鳥類賴以遷徙停歇和繁殖的極為重要的棲息地,鳥類種類和種群數量也在全國佔有重要的比重,尤其是紮龍、興凱湖、七星河、珍寶島、撓力河、三江等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瀕危鶴類等珍稀鳥類的主要棲息地。黑龍江省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的舉措為鶴類等瀕危鳥類種群的維持提供重要生態平臺!』。
吳慶明介紹,每年從3月中上旬起開始遷徙,大天鵝最早抵達黑龍江,隨後雁鴨類,預計持續到5月上旬,目前正是高峰期。
在候鳥遷徙期間,龍江各級政府以及民間環保組織都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愛鳥護鳥行動。執法部門加大查處力度,打擊非法獵捕、交易和經營利用候鳥等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春季候鳥保護工作部署,並強化宣傳,提高公眾生態保護意識,增強自覺性,共同為候鳥橕起一片自由飛翔的藍天。
(編輯:宋蔚、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