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四港支橕 建設自貿特區
2022-04-13 10:01: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杜懷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13日訊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始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圍繞國家建設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總體定位,走開放路,打自貿牌,努力建設『自貿特區』,全力打造『創新強市』,以貿易加工中轉港、國際物流樞紐港、進境商品免稅港、中俄金融服務港為支橕,向『新時代合作先行示范區』加快邁進。今年1~2月,片區進出口貿易額實現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

  打造貿易加工中轉港

  綏芬河片區充分發揮境內外聯動的發展優勢,延伸貿易加工跨境產業鏈,形成多『鏈』跨境產業集聚區。目前,綏芬河片區貿易往來國家達到96個,進出口商品突破3000種,外貿總額穩居全省陸路口岸首位。

  打造木材產業集群。綏芬河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二批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綏芬河片區建立了全省最大的對俄進口木業加工產業基地,年均木材進口量達600萬立方米,落地加工率約45%。

  打造食品產業集群。支持企業在境外投資農業產業園區,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依托綜合保稅區政策入區保稅加工成面條、面點、飼料等產品出口,有效降低關稅,形成了以俄羅斯糧食為原料的跨境加工集群。以啤酒為例,進口原材料需繳納『麥芽關稅10%、啤酒花關稅10%、酵母關稅25%,海關代征增值稅13%,通過綜保區加工,國外原料入區保稅,出區時按最惠國啤酒報關,關稅為0,海關代征增值稅13%,累計節省45%的原料關稅。

  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以自貿片區『准許進口15種俄羅斯中藥材落地加工』為抓手,挖掘中藥材產業發展新動能,建設中藥飲片加工園區,招引中藥材加工企業落戶;推進『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中藥材種植模式,建設規模化標准示范基地,保證優勢原材料穩定供給。

  下一步,將繼續優化貿易品種和多元化貿易方式,探索開展易貨貿易,擴大貴金屬等品種進口。同時,深度挖掘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木材、糧食、水產、中藥材、清潔能源等生產加工型產業,電商、物流、旅游、會展、金融等商貿服務型產業『5+5』的多元融合產業體系。

  打造國際物流樞紐港

  借助俄羅斯遠東港口群,打通龍江出海口,搭建了黑龍江至日韓的國際貨物走廊、至我國南方港口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走廊,成功打開『東出西聯、南下北上』的開放新格局。

  同時,實行鐵路口岸24小時通關和公路口岸16小時通關,為貨物大進大出、優進優出、快進快出提供保障,口岸貨運量連續四年超千萬噸,佔全省陸路口岸的85%以上。承運中歐班列,作為中歐班列重要的進出境口岸之一,發揮中俄國境站樞紐作用,優質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班列優先』運輸組織原則,中歐班列累計過境1033列,93036標箱。開通哈綏俄亞班列,班列以哈爾濱為起點,由綏芬河口岸出境,經俄遠東港口群運抵國內寧波、上海、太倉等16個港口,也可通過『中外外』模式運抵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常態化開通以來累計開行293列,30974標箱。疫情期間還開通了莫斯科至綏芬河的『中俄直列』和哈薩克斯坦至綏芬河的『互貿專列』,今年機場正式通航後,沿邊口岸高速、高鐵、民航、海運立體化交通格局逐漸形成。

  下一步,將加快建設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延伸『公、鐵、海、空、網、郵』聯運,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

  打造進境商品免稅港

  用好互貿8000元免稅政策,依托15個互貿進口國,拓展互市貿易規模,發揮全國唯一的對俄鐵路互貿點優勢,開展油菜籽、亞麻籽等大宗商品互貿交易。用好跨境電商26000元免稅,打通『1210』保稅備貨進口業務,建設數字化通關服務平臺,培育電商從業主體8367家,快遞發寄量位列全省縣域第一位。依托離境退稅試點城市,用好境外游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帶動旅游購物相關業態發展。

  下一步,將加快建設跨境電商邊境倉、海外倉,對標海南自貿港,借鑒『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探索『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域內自由』。

  打造中俄金融服務港

  積極推動對俄跨境金融發展,在跨境調運、付匯、結算、融資等領域加快全要素集成創新,助力中俄邊境貿易高水平發展。打通中俄本幣現鈔調運新渠道,通過綏芬河公路口岸,成功將3000萬盧布現鈔調運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合作銀行。形成中俄企業跨境結算新模式,『關銀-KEY通』解決了企業跨部門、跨區域辦理業務的痛點,『單一窗口』全程電子化單據,豐富了支付渠道,提高了支付效率。搭建中小企業跨境融資新平臺,依托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辦理出口化工產品貼現融資業務,提高了企業融資效率。

  通過系列金融領域創新舉措,今年前2個月國際結算量實現2.09億美元,證券業客戶交易量49.85億元,增長37.22%,幫助企業使用工業貸款周轉金化解銀行到期貸款800萬元。

  下一步,將探索發展離岸金融,擴大域內銀行評級授信等經營管理自主權,爭取外資銀行、域外銀行、民營銀行入駐。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