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原創
搜 索
他名字中有虎,卻對一群鳥兒牽腸掛肚! ——『關注候鳥歸來』系列報道《飛翔的春天》
2022-04-18 11:3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8日訊 (記者 施曉東 王剛 宋巍 劉嘉 霍梟涵 楊帆) 春暖鴛鴦歸。上午八點多,車春虎早早就來到了兆麟公園。他可不是閑著沒事兒來玩的:這幾天鴛鴦都快到齊了,有個人工巢需要馬上加固下,以免耽誤了它們入住;同時還得備些『口糧』,長途歸來的小家伙們體力消耗都很大……

  因為疫情,仍處於封閉狀態的公園裡顯得有些冷清,已蓄滿水的人工湖在春陽下碧波蕩漾,幾只色彩斑斕的鴛鴦站在湖旁的欄杆上悠然歇息,間或調皮地歪頭看下正在一旁忙碌的車春虎。他們之間或許已經很熟悉了。今年,是車春虎在公園義務守護野生鴛鴦的第九個年頭。九年來,他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悉心地照料著它們的生活,守護著它們的安全。經他手救治的走失或受傷的鴛鴦不計其數。兆麟公園裡的野生鴛鴦不怕人,對他來說,豈止是不怕,是親近和信任。

  兆麟公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野生鴛鴦的?說法不一,最接近共識的是1995年。也就說,將近30年了。由當初的零星幾只,到如今的每年繁育近二百只小鳥,兆麟公園裡的鴛鴦『鳥丁興旺』,成了『愛情鳥』們眷戀不捨的家園,小鴛鴦也成為這座城市生態和諧的一張名片。到兆麟公園看野生小鴛鴦,成了市民們的日常休閑,每年還吸引許多外地人尤其是攝影師前來拍攝。據權威人士認定,哈爾濱是國內唯一的一個在鬧市區裡生存著完整野生鴛鴦種群的城市,這對研究候鳥與人類社會關系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

  兆麟公園裡的鴛鴦走紅之後,一些喜愛、拍攝鴛鴦的網民自發組群曬美圖,表達感受,交流信息,人稱『鴛鴦粉』。車春虎即是其一。只不過,他是名副其實的『鐵粉』,並把他對這些美麗鳥的喜愛,變成了實實在在行動。

  在鴛鴦孵化和育雛期,來園裡看的人增多,他就去維持秩序;有人向人工湖裡胡亂投食,他及時制止勸導,為此沒少招白眼:你瞎操什麼心!有小鴛鴦受傷了,他趕緊跑去去救,精心治療喂養直至恢復健康……時間久了,他由『鴛鴦粉』變成了一個鳥類專家,把鴛鴦們的習性摸得妥妥的,甚至對每一只鴛鴦的情況都了然於心,如數家珍。不論來觀賞還是拍攝的市民,有啥不懂的問他就行,保證不會失望。

  『小車,今年鴛鴦第一窩啥時候能孵出來?』這不,又有好信兒人在打聽。

  大家都叫他『小車』,其實他已經不小了:47歲。只不過因為常來公園的人多以中老年居多,他就成了『小車』。

  為了這些鴛鴦,小車很拼。有一次,聽說公園對面某小區有一窩鴛鴦完成孵化跳巢了,他馬上趕過去。從下午折騰到天黑,跟頭把式地在林間和草地裡搜尋著這些離散的小家伙,手臂劃破,衣服弄髒。先是逮到了全部幼鳥,再用幼鳥的叫聲吸引大鳥跟著走。最後,終於讓一家子在公園的水面上團圓。『這事兒必須得搶時間,不然過了一夜之後,啥都完了!』小車經驗十足。

  他對鴛鴦們好,鴛鴦也很領情。原來他喂鴛鴦時是用哨子呼喚,只要哨一響它們就會從四面八方飛來。後來,為提高辨識度,他開始自己吆喝,只要喊一嗓子,鴛鴦就忽啦啦地圍上來。

  除了鴛鴦,其他小動物也一起跟著『借光』。比如麻雀啊,松鼠啊,灰喜鵲等,蹭吃蹭喝不說,也受到小車『庇護』。前幾天,他就救治了一只烏鴉,養好傷後,送到江北野地裡放飛。

  小車的護鳥義舉,也得到了環保愛心人士的支持。許多人捐錢捐糧給他,由他代為照顧小鴛鴦。在每年遷徙前後,他買來米蟲,精心喂養它們,補充體力,確保安全往返。

  在以車春虎為首的志願人士的努力下,兆麟公園裡的野生鴛鴦保持了極高的繁育成功率,種群逐年壯大。2021年,有19窩186只小鴛鴦出生。從今年開春到現在,已經陸續返回了130多只,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由於園裡又生長了很多百年老樹,樹下湖中有水,每到秋季周邊濕地中的很多鴛鴦也都『慕名而來』作客,使兆麟公園鴛鴦湖成為一個南遷集結地,最多時有五百餘只鴛鴦在此逗留聚集。

  公園裡的鴛鴦鳥巢分兩種:人工巢和天然巢。小車踩著梯子,細心地把巢中去年留下的垃圾清理出來,再鋪上一層稻草和纖維棉。『這樣它們回來就不必再墊窩,直接能入住了!』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我今年已經安了8個鴛鴦窩,夏季前准備再建7個,讓更多的小鴛鴦都住上新家。』

  提起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車春虎說,鴛鴦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候鳥,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選擇來城裡安家,是對人類的信任,必須要照顧好!更重要的是,現在它們已經成了哈爾濱城市文明的一個象征,給這座城市帶來了許多靈性和活力,保護好它們,就是給城市增添光彩。

  每年大部分時光都與鳥為伴,有時也難免寂寞孤單。但車春虎很執著:『它們帶給了我很多快樂,只要條件允許,我會繼續守在這裡,陪伴著它們,不論二十年、三十年,或者直到老了的那一天!』

(編輯:宋蔚、強銳)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