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記者 葛金鑫)『今晚需要支援全市核酸檢測,可以參加的人員請報名……』近日,哈醫大一院的醫護人員不約而同收到了需要支援核酸檢測的通知。當晚,哈醫大一院近300名醫護在醫院的號召下迅速集結,前往各個點位參與到當晚核酸采集的支援工作中。
自三月份出現疫情以來,哈醫大一院先後派出490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哈市核酸檢測工作,醫護們不怕苦不怕難,頂著猛烈的春風和揚沙辛苦工作,只為『疫情』的春天早日到來。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郵政街一核酸采集點,市民有序排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逐一進行核酸檢測。谷瑩佳撕開包裝袋取出拭子,小心翼翼采集核酸樣本,擰開樣本試管螺旋蓋……這樣的流程,每個支援核酸采集人員每日都要重復千次左右。

谷瑩佳是醫大一院腫瘤二病房護士長,每天正常安排好院內的工作,結束醫院病房工作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社區,一坐就是6個小時。由於長時間重復同一套動作,脫下防護服後,她的身上已經被汗水浸透。
作為戰『疫』一線的『老兵』,谷瑩佳不僅活躍在核酸采集現場,也參與過確診病例的救治工作。雖然工作辛苦,又充滿風險,但谷瑩佳說:『這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谷瑩佳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因為疫情已經數月沒有回家。早出晚歸的谷瑩佳只好把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托付給70多歲的老人照顧,自己每天抽出時間和兒子視頻通話。『兒子也理解我,他知道媽媽是為了更多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工作。』

『作為男護士,疫情防控開展後,我便時刻保持備戰狀態了。』門診急診手術室護士長丁慶彬因為提前做好准備,當接到工作安排時,他20分鍾左右便趕到采樣點。
到達采樣點後,丁慶彬看到居民們已經有序排好了隊伍,志願者們也在指導著老人使用手機查找健康碼。為了減少大家等待時間,丁慶彬用專業和耐心,高效率地為居民采樣,連續5小時沒休息過。
『調整姿勢、采樣、將樣本放到試管、手消...一套流程重復上千次,胳膊和腰背都有一點酸痛,但忙起來時也都注意不到了。』丁慶彬說。

20日,接到核酸支援指令時,肝髒微創外科護士長鄭莉積極帶頭報名,參加夜間社區核酸采集任務。白班結束後她便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等待社區指令,接到指令後立即奔赴南崗區保健路街道征儀路采集點開展工作。完成采集工作後已經是22時30分左右,第二天又早早來到單位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雖然白加黑工作,但我不覺得辛苦,作為一名醫護人員,這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想到自己在為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內心就會有滿足感。而且采樣時,居民們總會和我們說「你們太辛苦了」「謝謝」,簡單的話,卻讓我心裡特別暖。』
鄭莉介紹,科室的護士們也很辛苦,支援指令下來時,都是積極參加,毫無怨言,有時大家怕下夜班錯過支援報名,都會和她提前打招呼,『護士長,我剛下夜班,怕睡著了錯過通知,要是有任務,您直接給我報名就行。』
『社區不同,采集的地點也不同,有的同事是在流動采集車上工作,有的時候需要站著采集,或采集時需要探出身子,甚至有的一直擰著身子。完成工作後,有的護士腰部要很久纔能緩過來。』鄭莉表示支援工作雖然不容易,但她和科室的護士們都覺得能為哈爾濱的疫情防控工作盡自己微薄之力,辛苦一點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