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黑龍江高院向社會公開發布了《黑龍江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1年)》和10件典型案例。據悉,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2367件,審結2207件,同比2020年分別上昇44.24%和42.20%,收結案數量創歷史新高。已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技術類案件分別佔61.55%、24.23%、7.11%,調解、撤訴率為69.08%。
黑龍江高院緊緊圍繞助推龍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指導全省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妥善審理了涉《渤海靺鞨繡》著作權侵權、『九三』商標侵權、無錫『完達山』不正當競爭、假冒『卡地亞』商標犯罪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典型示范效應的知識產權案件,涵蓋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等新興戰略性產業及影視制作、計算機軟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個領域,高效平等保護了各類企業的知識產權,保障地方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黑龍江高院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結合本省經濟發展特點,制發《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意見》,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開展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廣泛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昇審判質效,突出司法裁判『嚴保護』導向,進一步破解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
據了解,黑龍江高院積極推動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的有效銜接,加強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連續10年聯合舉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論壇,進一步強化協同治理效果。連續14年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及典型案例,組織全省法院開展聯動普法到基層工作,覆蓋近萬人次,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普法文章及視頻,實現線上線下普法聯動,助力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成果的良好氛圍。(完)
附:黑龍江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1年)
2021年,全省法院認真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部署要求,立足『十四五』開局之年,緊緊圍繞助力推動龍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全面提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一審案件2367件,審結案件2207件,結案率為93.24%。其中,民事案件一審收案2295件,審結2138件,結案率為93.16%,調解、撤訴率為69.08%;刑事案件一審收案70件,審結67件,結案率為95.71%;行政案件收案2件,審結2件,結案率為100%。
知識產權案件呈現以下特征:一是案件數量顯著增長。一審新收案件總數同比增長44.24%,結案總數同比增長42.2%,創近四年收結案增幅新高。其中,民事案件收案數同比增長44.79%,是收案總數顯著增長的主因;刑事案件結案數同比增長76.32%,居各類案件結案數增幅之首。二是案件地域分布不均衡。以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為例,57.69%的案件由哈爾濱中級法院受理,齊齊哈爾、大慶等2家中級法院收案數均在200件以上,佳木斯、綏化等2家中級法院收案數均在100件以上,其餘11家中級法院受理案件數合計佔比僅為13.5%,個別中級法院全年收案數量不足3件。三是小標的額訴訟案件佔比較高。在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訴訟標的額在5萬元以下的佔54.07%,10萬元以下的佔81.92%,100萬元以下的佔97.73%,訴訟標的額高於100萬元的案件共52件,其中高於1000萬元的僅有5件。四是批量維權案件數量較多。在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共有44批次收案數量在10件以上的維權系列案件,如音集協及各音像公司等訴KTV侵犯著作權糾紛197件、『六神』花露水商標侵權糾紛173件、『阿克蘇苹果』商標侵權糾紛73件等。此類糾紛約佔全部民事一審案件的65.6%,多為同一權利主體針對處於市場銷售或服務終端的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等提起的侵權訴訟。
在司法審判過程中,全省法院秉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貫徹『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基本政策,以司法裁判積極回應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助力打造『知識產權強省』。
一是加強技術創新成果保護,提高科技競爭力。審結專利、技術類民事案件152件,佔知識產權民事一審結案的7.11%,涵蓋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綜合運用刑事、民事司法保護方式,嚴厲打擊種業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問題,如對2件假冒種子刑事犯罪,根據權利人另案民事訴訟請求,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結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4件,加大對種業科技創新的保護力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二是加強著作權和相關權利保護,促進文化產業繁榮。審結涉著作權犯罪刑事案件5件,佔知識產權刑事一審結案的7.46%;審結著作權糾紛518件,佔知識產權民事一審結案的24.23%,涉及影視制作、演藝娛樂、圖書出版、計算機軟件、動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個領域,突出對文化創造者權益的司法保護,同時兼顧激勵創作和保障人民文化權益之間的關系,激發文化創新活力。三是加強商標權保護,推動品牌經濟發展。審結商標權糾紛案件1316件,佔知識產權民事一審結案的61.55%;審結涉商標犯罪刑事案件62件,佔知識產權刑事一審結案的92.54%。貫徹平等保護原則,依法保護『卡地亞』『博柏利』『金士頓』『華為』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及『完達山』『九三』『富裕老窖』等我省知名品牌的商標權,有力制裁了假冒商標、『傍名牌』等違法行為。強化對地理標志產品的司法保護,審結『五常大米』『景德鎮瓷器』等涉地理標志商標侵權案169件,保障地方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四是加強公平競爭權保護,維護市場法治環境。審結攀附『哈藥集團』商譽等不正當競爭糾紛67件,佔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的3.13%,依法打擊虛假宣傳、仿冒、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建立良性競爭的市場秩序。
二、強化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
破解司法保護難題
全省法院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用改革創新思維破難題、解新題,錨定解決『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采取多方面舉措提昇知識產權審判質效。
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制度機制。省法院黨組召開專題會議學習《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並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制發《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意見》,指導全省法院持續優化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二是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省法院民三庭加掛『知識產權審判庭』牌子,並審結改革後首件上訴至知識產權審判庭的涉商標犯罪刑事案件;積極開展前期調研,指導全省法院逐步理順改革面臨的審級不協調、管轄不集中等難題。三是推進案件審理機制改革。選定齊齊哈爾中院開展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試點期間通過要素式審判方式,一次性開庭審理17件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開庭用時時間平均縮短至28分鍾。建立系列案件信息交流及示范裁判機制,促進統一類案裁判尺度。四是突出司法裁判『嚴保護』導向。在民事案件中,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和規模侵權行為,依法酌定高額賠償或支持權利人的懲罰性賠償請求;在刑事案件中,對產業化犯罪被告人除依法判處主刑外,通過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判處高額罰金等,發揮強大震懾效果。五是著力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指導當事人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並積極、全面、誠實舉證,依法采信當事人運用可信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及公證存證、律師見證等多種途徑獲取的證據,及時辦理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保全申請,應申請開具律師調查令,積極引入專家型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健全專門性問題對外委托鑒定管理機制,確保提高案件事實查明的客觀度。六是提昇審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數字技術、大數據在審判及訴訟服務工作中的深度運用,豐富類案檢索、同案智推等智能辦案輔助功能,依托科技法庭與黑龍江移動微法院、雲審、多元調解等小程序,實現在線訴訟規范化、常態化。省法院95%以上的知識產權二審案件通過網上開庭方式審理,讓訴訟參與人充分享受到司法便民的『數字紅利』。
三、全方位加強溝通協作
參與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全省法院從機制建設與工作銜接兩個維度,自覺將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融入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大局。
一是強化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的銜接。與省司法廳聯合制發《關於建立訴訟與仲裁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為編制我省『十四五』優化營商環境規劃、市場監管規劃、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等建言獻策,制定司法保護領域相應落實措施,形成保護合力。二是推進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省法院下發《關於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的通知》,指導各中級法院完善訴調對接工作規程;哈爾濱中院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制發《關於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的實施意見》並多次開展現場交流,提昇了糾紛化解效果。通過廣泛吸納人民調解、律師調解等調解力量進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全省法院實現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一站式辦理,2021年訴前化解知識產權糾紛285件,進一步加強協同治理效果。三是配合省人大開展調研。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與省人大監司委組成調研組開展實地調研,石時態院長向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專題報告近五年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並按照審議意見進一步研究改進了工作措施。四是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交流合作。省法院連續10年與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等聯合舉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論壇,疫情期間舉辦線上學術沙龍,赴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省版權局舉辦知識產權專題講座,實現理論與實務雙提昇、雙促進效果。
四、加大普法宣傳力度
營造激勵保護創新的社會氛圍
全省法院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緊密結合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實際,多措並舉增強普法宣傳效果。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公開。省法院連續14年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發布202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指導各地法院對具有較強典型警示意義的重大案件公開宣判,並通過新聞媒體等向社會公開案件結果,形成以案釋法的『品牌效應』。有1篇案例入選中國法院年度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庫爾勒香梨案』作為典型案例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二是全省法院開展聯動普法工作。省法院制發統一的知識產權普法宣傳冊樣本,充分利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全省法院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冊、提供法律諮詢、開展普法講座等方式,覆蓋近萬人次,實現普法到基層,相關經驗被新聞媒體報道。三是創新普法宣傳形式。緊跟本年度知識產權保護熱點話題,通過省法院微信公眾號,先後發布涉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中歐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證明商標等多篇文章,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結合視頻等多樣形式進行普法,實現線上線下普法聯動。
五、加強審判隊伍建設
進一步提高司法保護能力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引導乾警辦實事、開新局,深入基層『走流程』,開展『訪企問需、服務振興』等活動,努力培養政治堅定、顧全大局的知識產權審判隊伍。二是注重能力培養。將知識產權審判相關內容納入全省法院員額法官培訓課程,充分運用法官講壇、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培養『研究型法官』,提昇審判人員適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的能力。2021年,全省法院有9名法官入選黑龍江省知識產權人纔專家庫。三是健全績效激勵機制。建立全省法官統一排名通報制度,通過綜合考量辦案質效予以獎勵等方式,提昇法官辦案積極性。2021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部門有4家獲得全國法院系統『先進集體』等各類榮譽稱號,有8人因辦案質效突出榮立『三等功』或受到嘉獎等獎勵。
2022年,黑龍江法院將進一步加快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提昇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質效,持續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積極參與知識產權跨部門協同保護,推動促進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和保障高質量發展,以更務實的作風、更有力的舉措、更亮眼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