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育秧、無人駕駛攪漿整地、無人駕駛插秧、『認養農業』……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探索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春耕之際,記者走進這家農業企業,感受現代農業的『科技范兒』。
無人作業探索種植新模式
在建三江分公司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的一塊水田裡,記者看到,3臺無人駕駛智能攪漿整地機正在作業,自主前進、後退,到地頭還能自動轉彎。農機過後,黑土和水摻在一起,原本高低不平的水田,變得平坦。
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少寧介紹,這些無人機械都是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控制車輛的行駛軌跡,通過5G網絡傳輸控制自動方向盤,利用傳感控制器模塊發送模擬數據,實現智能化、無人化。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無人駕駛智能攪漿整地機作業現場。受訪者供圖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位於三江平原東部,現有15個大中型農場有限公司,擁有耕地1164萬畝,去年糧食總產量133.8億斤,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強、農業現代化程度高的大型農場群。
近年來,公司對標世界農業科技發展前沿,探索『無人化農場』建設。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超過1.2億元,重點打造6個『無人化農場』示范點,改造昇級無人化作業機械,為解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
4月中下旬,三江平原大地,水稻秧苗陸續出苗,種植戶們開始忙碌起來。連日來,建三江分公司勤得利農場有限公司農機技術人員正在為水田無人插秧機安裝衛星導航駕駛系統,並對機器進行調試。
種植戶趙錫臣種了近500畝水稻,去年開始使用智能無人插秧機。他說,原來插秧需要一個司機,一個擺盤的,現在只需要擺盤的,既減少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
工廠化育秧如何育出壯苗?
在建三江分公司洪河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區育秧大棚裡,綠油油的秧苗生機盎然,長勢喜人。種植戶們正在為秧苗移栽做最後的准備工作,預計『五一』之後開始插秧。
為更好地提昇供給效率、增加種植戶收入,近年來,建三江分公司積極推進智能雙氧浸種催芽技術和暗室育秧技術工廠化、智能化,全面提高秧苗質量。

洪河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區秧苗已長出。受訪者供圖
秧苗長出之前,基於疊盤暗室育苗集中供苗技術,水稻種子經過『泡澡』、全身消毒、離心甩乾等工序後,隨即投放到播種流水線上,擺盤、覆土、播種、澆水、碼盤,全流程下來只需1分半左右的時間。
隨後,叉車將碼好的秧盤送進暗室箱享受『恆溫桑拿』,72小時後電動運輸機會載著長滿秧苗的秧盤『跑』到育秧大棚內,電動擺盤機將一盤一盤的秧苗成功『推』到苗床上,隨後正式進入秧田管理期,長出一棵棵壯苗。
『這片就是我家的苗,種地還得依靠科技,長得多好。』在洪河農場有限公司疊盤暗室集中供苗中心,種植戶唐紀友說,選擇智能化育秧一棟大棚差不多能節省成本2400元,每畝節省45.3元。

洪河農場有限公司利用智能雙氧催芽技術對水稻種子催芽。受訪者供圖
建三江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李國俊說,育秧工廠只是建三江分公司科技春耕的一部分,線上科技培訓、農田標准化改造、智慧農業App網上指導服務、無人駕駛機械優化改裝昇級等都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精准化、科技化、信息化作業。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聚焦科技創新,對現有農業創新主推技術進行集成示范,每個農場有限公司建立集中連片、交通便利的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兩處以上,每個基地規模面積不少於5000畝。
科技推動私人訂制提檔昇級
在建三江分公司北大荒物聯網中心,『互聯網+大數據』推動私人訂制服務模式提檔昇級,工作人員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在電腦屏幕上,水稻從種植、管理到收獲的全過程就可以看到。
今年以來,建三江分公司打造『認養農業』,開展了『我在三江有畝田』營銷活動。目前,來自深圳、上海、南京等地的1800餘名客戶有了自己的『專屬稻田』。
『認養人』通過手機、電腦等實時監測目標區域內的水稻長勢情況,加工出的成品米也將按照『一物一碼』標准實現溯源信息的公開和透明,依托物聯網系統,實現種管收全程可追溯,讓消費者能看得見,吃得放心。
『認養方式比傳統的賣稻谷,每畝至少多掙500元。』建三江分公司前哨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永利說,加工成的大米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月發、季發、年發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優質大米的私人訂制。

建三江分公司北大荒物聯網中心全程監控『我在三江有畝田』從種植、管理到收獲的全過程。受訪者供圖
除了營銷方式的創新,建三江分公司還把增加糧食倉儲能力和加工能力作為切入點,正由『種好糧、多產糧、產優糧』向『儲得好、銷得出、增營收』轉變。
去年9月,建三江分公司整合各農場有限公司所屬的收儲中心等19家糧食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合作方式,共同成立了北大荒糧食收儲集團黑龍江建三江收儲有限公司,倉儲規模600萬噸以上,佔區域內國有糧食企業倉容的65%以上。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總經理於家傲說,下一步建三江分公司還將充分利用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等項目,建設糧食高標准曬場、倉儲烘乾、恆溫冷藏倉庫等設施,為糧食經營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