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湯原縣湯原鎮福民村的農戶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正在育秧大棚裡緊張地忙碌著,有序開展水稻育苗工作。
在香蘭鎮紅星村育秧大棚裡,房君、曹宗香夫婦也正在用電動播種覆土拌肥一體機進行下籽作業。『往年也是這幾天下籽育秧,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本以為要耽誤了,沒想到這個問題這麼順利就解決了,我們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曹宗香滿是喜悅地說。
『再有三天,全村的下籽作業全部完成,經過苗床管理,30至35天後,就可以插秧了。』曾經壓在紅星村書記張克范心底的石頭消失不見,這讓他說起話來也輕松許多。
面對當前的疫情形勢,為確保現階段急需返鄉務農人員有序返鄉,湯原縣委、縣政府責成縣農業農村局與各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各村統計在縣城居住需返鄉務農人員名單,上報鄉鎮匯總,通過疾控中心、社區篩查研判,確定返鄉人員。經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審批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符合條件的返鄉人員,由鄉鎮派專人專車,點對點閉環接送回村,確保了務農人員有序返村。各鄉鎮、村屯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要求村內人員不聚集、不串門,並由專人監督檢查。
『我們實行「錯峰下田、點對點行動、分類管理」的閉環管理,統一將縣城內非封控小區、非隔離農戶急需種植水稻的27名農戶按規劃路線與村兩委完成「點對點」對接。』香蘭鎮黨委書記王彥非告訴記者,香蘭鎮水田約3.2萬畝,全鎮水稻種子需求量近3.2噸,壯秧劑0.98噸。截至目前,水田育苗前期農資與種子已全部采購到位,入戶率已達100%。
記者在湯原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該縣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農時情況,讓水田種植戶、菌農、煙農先行返鄉,然後讓旱田的種植戶陸續返鄉,既不耽誤農時,又能有序控制人員流動,減少疫情防控的壓力。目前縣內的農資貨源也相對充足,農戶可以通過電話訂購種子和化肥,以『點對點』方式配送到農民家中。
同時為了解決農戶的生產問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連線、微信等方式為農民解答,在必要時做好防護進場為農戶進行指導。縣農業農村局還組織農技人員通過微信、網上課堂、抖音視頻等形式,積極開展網上農業技術培訓活動,並制作推送農技推廣『明白紙』,為農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對農戶們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細心指導,確保農戶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有效果。(佳木斯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安曉峰胡耘翰潘蕾)
4月14日,剛剛回村的湯原縣勝利鄉合力村煙農王成亮看著自家已經一切准備就緒的假植前的大棚,高興得合不攏嘴。『多虧了政府啊,排除萬難,讓咱們能夠趕上春耕,今年的收成不愁了。』
王成亮,今年要種130畝的烤煙,可因為疫情的突發,王成亮沒法回村。『雖然家裡也有人乾活,但是我這個主力不在,心裡還是不踏實。』王成亮告訴記者,這130畝的烤煙不僅關系到兩個孩子的學費,也關系到全家的生計,讓他想寬心都難。『政府幫我們解了難題,真是太高興,太感激了。』
湯原縣香蘭鎮共和村的種煙大戶趙少波也同樣心懷感激。
『我人回不了村,急得成宿成宿地睡不好。』趙少波說,村支書花軍在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後,一邊上報安排趙少波回村,一邊幫他安排代工,提前進行了篩土、擺床,讓他一回來就能進行假植作業,搶回農時。『我15日一回村,還收到了縣煙葉公司點對點免費運送過來的煙苗,一點都沒耽誤,為我們農民想得真是面面俱到了。』
經濟作物收入高,種植過程中的風險也大。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如何讓農戶不誤農時,不影響收入,是從基層鄉鎮到縣委縣政府最為關心的大事。
4月初,湯原縣湯原鎮西大橋村的菌戶李紹明的木耳大棚出了狀況,因為人工短缺,提前買回來的木耳袋,出現了傷熱痕跡,繼續下去就會絕產。李紹明趕緊向村裡求助,村支書韓廣民二話沒說,第一時間安排人手趕到大棚,倒垛、掛袋,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李紹明終於把收成搶了回來。
疫情發生以來,湯原縣堅持早計劃、早准備、早安排,同步推進防疫和備春耕生產工作。記者在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因為經濟作物投入大、產出高,為了不耽誤農時影響收入,縣委縣政府積極安排煙農、菌農、花農等從事經濟作物種植的農戶先行返鄉。『全縣烤煙種植面積7200畝,產值3000萬,目前70戶煙農都已經回到了春耕生產一線。』縣煙葉公司高紫陽介紹道,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他們還點對點地免費為70戶煙農運送煙苗,並提供技術指導。
同時,各鄉鎮在加大有序備春耕的管控力度同時,積極發動兩委成員、志願者幫助不能返鄉及人力不足的種植戶及時完成備春耕工作。針對疫情較為嚴重的封控村,立足本地實際,加強各鄉鎮、各村之間的共建互助,通過代耕代種解決實際問題,確保疫情防控和備春耕生產各項工作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