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5月2日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龍江振興發展的基點在於創新』,對於黨代會報告中關於創新的闡述,黨代表紛紛表示,要堅持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在與龍江大地同呼吸共命運中擔起重任、再立新功,為開創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龍江振興貢獻『硬核力量』
『黨代會報告提出,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科教振興計劃,著力提昇科技創新能力等要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和實踐性,對龍江未來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皜說。
熊四皜代表表示,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龍江高校『排頭兵』,將從三方面助力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一是充分發揮中國航天第一校『尖兵』作用。瞄准龍江創新驅動發展關鍵急需,加大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建設力度,加大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力度,加快攻克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超前謀劃打造新一批『國之重器』。
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科研成果富集優勢。瞄准龍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急需,圍繞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農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打造國內一流小型衛星產業制造基地、國際一流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制造基地、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助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藍海、生物經濟新基地、冰雪經濟新標杆、創意設計新高地。
三是充分發揮學校傑出人纔培育優勢。瞄准『六個龍江』建設對人纔供給的迫切需求,抓好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走好傑出人纔自主培養之路,加快推進人纔培養體系重構,持續深化人纔培養供給側改革,發揮好『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大科學工程、中俄聯合校園等平臺作用,全方位培養、引進、留住、用好人纔,引領激勵更多青年英纔奉獻龍江、圓夢龍江。
為龍江振興提供人纔支橕
『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六個龍江」的奮斗目標,體現了省委搶抓用好機遇、加快趕超跨越的強烈發展意識,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延良說。
陳延良代表表示,全省教育系統將從六方面貫徹黨代會關於教育的工作部署。一是全面加強大中小學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和龍江振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二是堅定不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始終凝聚、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抓好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三是加快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用心用情解決教育領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四是堅定不移一體推進產學研用,瞄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我省產業發展方向,加力落地人纔培養和成果就地轉化,助力產業轉型昇級。五是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以風清氣正的環境育人,持續深入轉作風優環境,構建『三不』一體推進、『兩個責任』貫通協同的有效機制,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六是堅定不移維護教育領域安全穩定,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陳延良代表表示,全省教育系統將准確把握『國之大者』的深刻內涵,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力釋放科教優勢,使教育成為更好適應支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變量』。
瞄准重點產業推動科技成果落地
『黨代會報告強調,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努力實現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郭大春對此深有感觸。他說:『要做好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必須注重發揮比較優勢,要用系統思維、產業邏輯、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來高效率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郭大春代表說:『要緊緊圍繞新經濟形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三個重點,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三個科技成果策源地的作用,開展成果轉化專項行動。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瞄准產業需求組織成果產業化。』
在建好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載體方面,建立多部門政策服務『直通車』,重點打造集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企業孵化育成、匯聚要素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於一體的成果產業化示范平臺。支持各類主體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成果交易服務網絡平臺,集聚需求、成果、政策、投資、服務等各類要素,促進各類技術創新平臺面向重點產業加強技術研發、中試熟化和成果產業化。
郭大春代表說,要推進重點產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瞄准數字、生物、冰雪、創意設計等新經濟形態,以及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農機裝備、能源、化工、農產品加工、汽車、輕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融合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高效精准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