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黨代會·深度?『壓艙石』靠得住!
2022-05-02 15:09:00 來源:東北網-極光新聞  作者:孟蓓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未來5年,黑龍江會變成什麼樣?

  綜合發展實力顯著增強,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昇,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良好政治生態鞏固發展,著力建設質量龍江、創新龍江、開放龍江、綠色龍江、幸福龍江、勤廉龍江……一幅龍江奮進的新畫卷,恢宏起筆!

  未來5年,黑龍江怎麼乾?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堅定不移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翻身仗,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等經濟發展新引擎……全省共產黨員篤定堅毅,回答鏗鏘!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黑龍江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龍江省已經連續4年糧食產量超過1500億斤,糧食產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

  對於未來五年,黑龍江現代農業發展再次鎖定新目標,繪就新藍圖,與會代表們圍繞黑土保護、大食物觀、科技賦能等話題紛紛建言獻策。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黑土地是寶貴的農業戰略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省黨代表、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室主任王宇先說,報告中提出,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600億斤以上,目標如何實現?靠什麼可持續?『保護好黑土地是核心關鍵之一。』他的語氣鏗鏘有力。

  一直以來,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對黑土地保護與地力恢復持續展開技術攻關,並取得一定的成效。『采用空天地網一體化相結合,攻破秸稈全量還田的技術難題,增施有機肥,堅持健康調控、用養結合、多源增碳、綜合施策的技術模式,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實現地力與產能雙提昇。』王宇先說。

  近年來,黑龍江省推出多項黑土地保護政策措施,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方式保護利用黑土地。作為一線科研工作者,王宇先的目標明晰而堅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系統解決方案,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纔能更穩地端好「中國飯碗」。』

  省黨代表胡明宇同樣對黑土保護格外關注,『報告對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用筆很多。』他建議,『更多的涉農政策和補貼資金,落實在黑土保護利用上,農民朋友繼續申請耕地地力補貼、秸稈還田、輪作試點、深松整地等多項農業補貼,確保黑龍江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更加穩固。』

  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趙勤認為,以往的食物安全更多的是指口糧安全,這次提出大食物觀是糧食觀念的提昇、糧食安全戰略的重大調整,對黑龍江來說,更是一次機遇。

  『從主要強調糧食安全向全面保障食物安全轉變。概括地說,就是讓人民群眾從「吃得飽」轉向「吃的好」,讓「油瓶子」「奶罐子」「果盤子」更加豐富。而黑龍江寒地黑土、綠色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趙勤說,這也將提昇黑龍江農業領域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近年來,虎林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積極發展有機水稻、北藥、蔓越莓等高效作物,重點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作為主攻方向。』省黨代表高運祿建議,踐行好大食物觀先行地,必須從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入手,『我們將以建設「生態活力城、美麗新虎林」為目標,持之以恆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

  『抓住國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歷史機遇,吸引國內農業產業資本向龍江遷徙布局,將我省打造成為國家大食物觀先行地。』省黨代表、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劉娣建議,招商引資,借力打力,『充分發揮生態和土地優勢同時,加速夯實產業基礎,利用地區間產業分工和產業遷徙的機遇,加快形成1600億斤糧食穩產能力。』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對於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精准『點睛』:『深入推進現代種業提昇工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昇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准化水平,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等等。

  過去五年,黑龍江省『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良種良法良機良田廣泛推廣。『農業現代化重點是解決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問題,而根本出路在科技。』省黨代表、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生物技術育種研究室副研究員黃曉群認為,對於農業大省來說,黑龍江在推進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更需『加速跑』,爭取早日打贏種業翻身仗。

  『從基因層面上突破育種中出現的各種瓶頸問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高產、多抗,具有地域特色或品種特色的寒地粳稻新品種,為推動龍江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黃曉群代表建議。

  『省農科院作為全省最重要的作物品種、應用技術供給單位,需要扛起更重的責任。』省黨代表劉娣認為,要守住種子安全底線,將自育品種省內應用面積穩定在60%以上,保持住粳稻、大豆育種國內領先優勢,力爭在玉米育種領域實現新突破,並加大對潛力經濟作物品種創新的投入力度,為我省尋找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提供種源保障。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