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春播貸款 數字技術全程助力
2022-05-03 08:0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銘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緊鑼密鼓備春耕。

  黑龍江日報5月3日訊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又是一年備春耕的時節,家住哈爾濱市呼蘭區的種植大戶侯福耀今年通過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融資的方式,從銀行貸了2200萬元,支付2.6萬畝玉米和大豆種植成本。

  侯福耀口中的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融資,是指借款人將預期產出的糧食質押給銀行,銀行委托第三方監管機構對糧食生產和銷售全過程進行監管,確保借款人在糧食銷售回款後,能按期償還銀行借款的融資方式。

  在『質押秋收乾春播』的背後,是數字技術應用創新了物權監管方式,降低了金融機構風險,從而解決了種植主體因抵質押物不足導致融資難問題。那麼在整個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融資的過程中,數字技術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貸前精准

  『我們在手機上提交借款申請,進行身份認證,再完成土地線上流轉等流程,大概10天左右就能完成貸款流程。』侯福耀說,今年是他第二年用這種方式進行貸款,去年貸了180多萬元,這種貸款方式更加精准、便捷,能解決規模化、集約化種植融資瓶頸問題,進而降低種植成本,實現增產增收。

  貸戶口中的精准、便捷,正是得益於大數據應用,對借款人資質和土地流轉面積進行精准畫像,從而客觀評估借款人信用等級和貸款額度。

  在黑龍江省創新農業物權融資有限公司的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監管服務系統上,可以看到相應地區耕地面積、保險補貼、生產托管服務、農機服務等數據。

  『以延壽縣為例,通過質押監管服務系統,可以看到延壽縣耕地的整體情況;以戶為單位,點開每一戶信息都能看到它的詳細情況,包括發包方、承包方、經營權證、地塊數量及承包土地面積、承包方家庭成員等信息。』創新物權公司科技數據事業部部長李志晶說,『如果借款人從農戶處直接流轉土地,通過質押監管服務系統就能對流轉土地真實性進行簽證,而且系統後臺鏈接了公安部人臉識別系統,也能確保線上土地流轉合同是借款人與農戶本人簽署的;待土地流轉完成後,能對借款人流轉土地進行精准定位與畫像,並通過一鍵導航能准確找到借款人種植地塊位置。』

  貸後全方位

  李志晶說,基於借款人種植土地歷年產量、價格等相關大數據,他們對借款人糧食預期產值進行評估,銀行根據評估報告,結合相關情況確定貸款額度。

  通過對借款人及其糧食預期收益進行大數據評估,審核授信,快速放款。那麼貸後是如何監管的呢?

  『首先是資金方面,貸款需要受托支付,我們創新物權公司監管資金的定向用途。』李志晶說,再就是糧食產中的播種、出苗、保險辦理、理賠協調、收割,以及產後的儲存、銷售等環節監管,這些監管同樣需要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支持。

  李志晶說,為此他們與航天恆星集團、中國鐵塔集團等企業合作,通過衛星、攝像頭、無人機等監管土地播種、發苗、作物長勢、災情、收割等情況,及時做好風險管控。如果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及時協調保險賠款到還款專戶,規避銀行風險。

  貸款模式

  延壽縣嘉禾春天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早早就開始緊鑼密鼓備春耕了。作為土地托管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嘉禾春天今年以土地托管組織融資新模式從銀行貸款了325萬元,以擴大托管種植面積。

  嘉禾春天理事長宋志忠說,目前,大部分農民托管費用在秋天支付給托管組織,這就會導致托管組織因自有資金不足影響托管規模發展問題;這種融資方式首先解決了托管組織自有資金不足問題,再者保障了托管組織托管費用收取和農民糧款收回。托管組織這種融資新模式,在全國開創先河,對土地托管順利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

  延壽縣農商銀行綜合業務部部長鍾志民說,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監管服務系統的應用對他們銀行發放土地托管貸款起到了助推作用,該系統的應用保障了銀行貸款資金安全,通過對托管服務組織種植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確保土地托管貸款放得出收得回。同時,該系統的應用使黑龍江延壽農商行對全縣土地耕種情況更加了解,有效促進我行對『誰種地、服務誰』課題的研究,對全縣農業及托管組織貸款的投放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土地托管組織融資新模式就是在原有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融資上的一種延伸,農民將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給托管組織,托管組織再將糧食預期收益權質押給銀行,貸取托管費用所需要的資金,銀行委托監管機構對糧食預期收益權進行全流程監管,確保托管組織按期償還銀行借款,按照托管協議約定支付農民售糧款。』省創新物權公司董事長陳國慶說,創新融資新模式,得益於數字技術發展和應用,尤其基於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端的應用,打破農業時空地理限制,能遠程對農業生產和銷售全過程進行監管,解決傳統監管高成本和時間滯後問題。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