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測量。

澆灌水泥。

焊接鋼架結構。本組圖片均由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蘇強攝
黑龍江日報5月6日訊 綁鋼筋、灌水泥、挖地槽……位於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的聯東U谷·哈爾濱新區數字智谷內,建設者們在這片圍起來的佔地面積5.9萬平方米土地上,揮灑汗水、壘石築基,繪制了一幅最美的勞動圖景。
3日,記者走進項目工地,一探這個省級重點項目落地的前因和未來。
為何在哈爾濱接連建兩園?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聯東U谷·哈爾濱新區數字智谷是聯東集團在哈爾濱市布局的第二個產業園區。2021年10月末,聯東集團在哈市香坊區建設的聯東U谷·香坊科技創新谷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9.1億元,一期預計於2023年夏季竣工投用。
為何接連在哈爾濱市建設產業園區?『這得從聯東集團的運營布局說起。』聯東U谷·哈爾濱新區數字智谷運營單位聯東集團哈爾濱公司項目總經理李瑞峰解答記者這一疑問。
聯東集團創建於1991年,專注於產業服務和園區運營,旗下核心企業聯東U谷連續10年獲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指研究院等機構評定的『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優秀企業』,成為行業領軍品牌。目前,聯東U谷在全國76座城市投資運營產業園區超過370個,引進、服務新興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超過13000家。
『我們在一個城市建園區越多,說明聯東對這個城市的發展越有信心,說明這個城市的工業基礎和工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好。』李瑞峰告訴記者,目前,聯東U谷產業園區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沈陽等地均有多個園區在運營和建設中。
為何第二園建在哈爾濱新區?
從接觸聯東集團到洽談,再到項目落地,哈爾濱新區招商集團副總經理陶冠宇見證著這塊土地從一片荒地變成火熱的建設工地。
2020年11月初,在一次大型商務貿易展會上,了解到聯東U谷在全國產業園區建設的不俗成績時,陶冠宇懷揣好奇之心,逐一拜訪了聯東集團在蘇州、成都、青島、北京、上海5個城市30多個產業園區,徹底搞懂了聯東U谷的運營模式和對地方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在哈爾濱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洽談於2021年8月正式開始。
『那時我在北京集團總部培訓,洽談主要是通過微信、電話以及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李瑞峰告訴記者,能夠在第一個項目剛剛落地就展開第二個項目洽談,除了對哈爾濱新區的產業發展有信心外,更主要的是被新區的招商誠意所打動。
『新區招商人員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促進項目落地,其中項目選址就是在雲端通過「視頻+圖紙+定位」的方式完成的。』李瑞峰說,8月洽談,當年10月就完成簽約,該項目創造了聯東集團從商務洽談到項目落地的最快紀錄。
不僅如此,正式簽約後,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劉惟喬特意組織相關部門召開了一個集中見面會,聯合各部門配合企業快速辦理各項手續,助力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可以說,新區的速度比我們「跑」得快。』李瑞峰說,在新區各部門的推動下,聯東U谷·哈爾濱新區數字智谷項目實現今年2月末土地摘牌,3月末准備,4月中旬正式施工,一期預計2023年12月竣工投產。
聯東U谷落地能帶來啥?
聯東U谷·哈爾濱新區數字智谷佔地5.9萬平方米,總投資7億元。未來要建26棟標准工業載體,單體建築面積從800?2500平方米不等。
『即便建築面積只有800平方米的載體,也可以根據企業需求,購買半棟,從而減少中小企業在發展初級階段的資金壓力。』李瑞峰說,聯東U谷注重服務好兩個客戶,一個是新興企業,另一個就是政府。
進入聯東U谷的企業都要經過『三審』,首先是各地園區運營公司對企業進行初審,再報到聯東集團進行復審,復審通過後,再交給當地政府進行終審。政府通過後,方可進入園區,而且企業進入園區之前要簽訂『按每平方米每年為政府納稅多少錢』的承諾書。
在聯東集團看來,政府把土地交給聯東運營,聯東把招商審核權交還給政府,就是要引進對當地政府和社會經濟發展有貢獻的企業。恰如聯東U谷『U』的寓意,為當地畫上一條產業『微笑曲線』。
這樣嚴格的招商條件,是否會產生招商困難?『不會,我們已經形成了「天上一張網、地上一張網」的獨特招商方式。』李瑞峰說。『天上一張網』指的是大數據招商,聯東集團打造了一個大數據的招商系統;『地上一張網』則是全國各地園區的招商隊伍。通過大數據進行精准篩選出來的企業,交給各地園區的招商隊伍進行精准對接,實現『兩網』聯動,無縫銜接。就在幾天前,聯東集團總部已經篩選出1000多家潛在的客戶,目前哈爾濱運營公司的招商團隊已經根據數據『一對一』對接。
據悉,該集團產業研究院正在做重點城市、重要區域的產業研判,通過『一城一策』為地方政府做產業發展的診斷,助推當地產業昇級,相信未來在哈爾濱,聯東U谷也會起到這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