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6日訊 勞動是生命的底色。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勞動教育必不可少。近兩年,勞動教育和體育、美育一樣,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齊齊哈爾市很多中小學校結合自身特色、資源,設計出既有用又有趣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勞動中接受教育,由此推進了五育並舉,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上學科滲透
『種蒜苗用水栽培還是用土栽培更好呢?』一周後,孩子們親手種出的兩種蒜苗給出了最好的答案;『美麗的九月菊只能在九月開花嗎?』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剪株和養護,九月菊一年兩次的綻放已不再是『奇跡』;『我要讓沙果長得又大又甜還不生蟲子!』『我們去年種下的芍藥根球什麼時候纔能開花呢?』一年過去了,孩子們一邊品嘗著美味的沙果,一邊觀賞美麗的芍藥,從中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
作為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近年來,龍沙區大民中心學校以『把生活融入課堂,讓課堂生動鮮活』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在這裡,課堂不再局限於教室裡,而是融入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室、樓廊中的花卉角、校園裡的各個特色種植園,甚至是每個學科的教學中。孩子們大膽地向老師提出一個個或稚嫩或『高深』的問題,而後又和老師一起親自動手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這些從生活中提煉出的勞動教育,讓孩子們通過體驗勞動的樂趣和收獲,培養了良好的勞動習慣,更增強了他們在生活中實踐創新的勞動能力。孩子們在這樣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漸漸的讀懂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
課堂外動手實踐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近日,五十九中學的『小菜園』裡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八年七班孫超同學拍著胸脯說:『這點小活對於我來說易如反掌。』原來,他在家就是父母的小幫手。去年學校開展種植實踐活動時,屬孫超最勤快,最會乾活,為此,他還被學校評為了『勞動能手』。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扛起鋤頭和鐵鍬,翻地、除草、忙得不亦樂乎。
副校長曲娜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有種植實踐,除此之外還會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的勞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中,學校都會進行勞動技能評比,評選出勞動能手。老師們發揮勞動的育人功效,先講解說明,再指導學生操作,有時還會組織討論,讓學生們在真實的勞動中學會技能,學有所獲。
『我經常去學校的小菜園,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翻地、種菜、澆水、摘菜。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美滋滋的!』七年一班的李中棋同學說。
自學校加強勞動教育以來,學生們主動參加勞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在家也像變了個人似的,能夠經常幫家長做家務。
勞動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第五十九中學,師生和家長對勞動的育人價值早已達成共識。他們把握好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方法,做到有勞動、有教育。
校園裡文化影響
走進民航路小學,移不開眼的是那獨具特色的樓廊文化。每層樓都有一個主題顏色:一樓紅色經典長廊『因愛出發』將『紅色精神賦能鑄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二樓綠色生態長廊,以無土栽培、垃圾分類、節能小達人、低碳出行等板塊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三樓的金色農業長廊,向師生展示的是由北大荒建設成為北大倉的精神傳承;四樓的藍色科技長廊則以『藍色科技創意領航』為題材,為學生營造了科技氛圍。每一層都有學生們自己創作並制作的作品,上面還用專用的標簽寫上了創作者的班級及姓名。
漫步長廊間,常有孩子駐足欣賞自己的或其他同學的作品。二年二班的師佑琪同學指著一盆茂盛的紅杆蘿卜苗對記者說:『這是我們用茶杯無土栽培的芽苗菜,我每天都會來這裡看望它,芽苗菜長得很快,幾天就能長很高。它第一次成熟時,我把它剪下來帶回家,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做成了涼拌菜,吃起來很爽口。那個時候,爸爸媽媽都不知道芽苗菜的營養價值,還是我告訴他們的呢!』
民航路小學校長王曉梅告訴記者,今年春季,學校將勞動教育的工作重心轉向了綠化校園的『春播』。但是,受環境與條件限制,不適宜大面積種植。新招、奇招從學生和教師的實踐中誕生。在師生的建議下,我們進行了整體設計規劃:一年級嘗試種植中草藥;二年級進行玻璃器皿『有、無土』種植;三年級用礦泉水瓶種植爬藤類植物;四年級用泡沫箱繁育水稻……
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植物將會擺放在二樓綠色生態長廊,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日復一日,在孩子們的精心呵護中,成就了雙方的成長,勞動教育潤物無聲。
家庭中聯動延伸
同樣在民航路小學,記者發現這裡的孩子人人都有一本『五色』勞動教育學分手冊。值日勞作積2分、無土栽培積3分、在家裡掃地積1分、清洗自己的衣物(衛衣類)積4分……
王曉梅校長介紹說,自2020年以來,學校一直致力於『五色』勞動教育的課程構建與實施。『但操作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孩子們在學校的勞動熱情特別高,而回到家裡又變成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媽寶」。很多家長也表示孩子在家幾乎什麼家務都不乾。』這種現象引起了王校長及教師們的反思。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學校最終決定采取『共建聯動機制』,即學校帶動家庭,讓家長參與學校課程的重組與延伸,攜手共同進行勞動教育。
學校定期為家長開辦『勞動教育』研培班,指導家長如何為孩子量化『勞動』學分,從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角度,引領家長如何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素養,形成勞動意識。
在這樣的家校共育『學分』聯動機制下,民航路小學有效地推進了勞動教育的實施,圓滿地開展了勞動周、勞動日系列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勞動素養,同時提高了家長對於勞動教育的認識。
三年一班王夢雅同學的媽媽告訴記者:『小雅在家每頓飯吃完後都會主動刷碗。開始我們還怕她手滑打碎碗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現在她比我做得都好,碗筷洗得乾淨,擺放得也特別整齊。她還經常鼓勵爸爸參與家務勞動,她說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
每每家長們在誇孩子的時候,都真心地感受到了孩子們正確的勞動意識、專注的工匠精神和對父母辛苦勞動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