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省政府出臺《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0年)》,提出構建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合作、多領域協同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提高創意設計質量水平,這為龍江推動工業遺產更好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條件保障和技術支橕。工業遺產是人類工業文明的重要載體,加強工業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而且也對推進城市結構調整與優化、提昇城市生活品質、構建和諧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再生等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時期,黑龍江應該立足城市發展實際,借助擁有的豐富多樣工業遺產,學習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探索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有效路徑,推進城市結構調整與優化,提昇城市生活品質,助推老工業城市實現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
更新觀念理念,完善內生動力機制
充分認識和重視工業遺產及其價值。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需要以充分認識其中蘊藏的多元價值為前提。要充分認識到工業遺產不是城市的歷史包袱,是風景也是財富。工業遺產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是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強化教育引導,正確認識城市建設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政府領導和決策部門在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中,要在城市宏觀決策、戰略發展、遠景規劃上,樹立好工業遺產的傳承與弘揚、承載與表達、保護與利用的主動意識。要認識到保護工業時代的歷史痕跡,對於提昇城市的文化品位、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的重要價值。在城市『退二進三』進程中,不應將承載近現代深刻記憶的歷史拆除,不能只看到廠房下面土地的價值,更要看到它所承載的歷史內涵。要把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更加科學有效地結合起來,要認識到保護工業遺產就是弘揚黑龍江城市文化,就是保持黑龍江城市特色,就是保護黑龍江生產力。
要樹立『因地制宜、積極保護』理念。一方面,要借鑒國內外先進模式經驗,但要克服『標准』模式的制約,要因地制宜,注重本地工業遺產文化內涵、歷史內涵的深入挖掘,注重將創意產業與工業遺產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工業遺產開發模式。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現過度保護的問題,對於一些瀕危的、難以傳承和開發的遺產項目,首先要做的是搶救和保護。而對於更多的遺產項目,要進行生產性的保護,要把它作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加以延續,通過這種項目的傳承、生產和開發,使它產生經濟效益,維持這些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
創新路徑,構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技術支橕機制
堅持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開發戰略。根據黑龍江不同地市不同類型工業文化遺產的位置分布、建築特色和歷史背景,采取文化型、生態型和商業型等不同的開發戰略。針對寄托著獨特社會記憶和人文情感的工業遺存實施文化型開發戰略。以保護傳統文化為主導思想,在確保工業遺存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適當改造,以博物館、展覽館的形式進行保護和展示,從而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象征作用;針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不可移動工業遺存,通過環境整治和人工復原使之恢復生態原貌並進入良性發展軌道;針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不可移動工業遺存實施生態型開發戰略。
從降低資源消耗的角度,對廢棄建築進行創意改造和再利用,如生產廠房、煙囪等,強化美學景觀意義和生態特質,對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統一規劃和整體設計,整合為公眾提供休閑、運動、文化、娛樂等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針對具有較高利用價值和投資改造潛力的工業遺存實施商業型開發戰略,打造以信息、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生態,積極引入創意產業元素,打造集娛樂、購物、參觀和休閑為一體的娛樂消費場所。
創新引領,探索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多層多元化開發體系。首先,借力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推進創意開發。工業文化遺產是發展創意產業的內容資產,而創意產業是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活化。借助落實《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契機,加速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工業文化遺產集中的區域作為創意產業聚集區和創意產業園區,構建創意環境,打造創意城市。
其次,推進工業文化遺產數字化。將工業文化遺產納入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的范疇,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具有直觀性、虛擬性、互動性等特點,運用全新的采集記錄手段,如圖文掃描、立體掃描、全息拍攝、數字攝影、運動捕捉等技術,全面、動態地記錄工業文化遺產現象、場景、事件或過程,再現其文化空間,使公眾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最後,挖掘企業檔案資源,形成特色開發。企業檔案是我省工業文化遺產中重要和特色的組成部分。應該突出這一資源優勢,充分挖掘企業檔案資源,形成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模式。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