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協調發展是龍江區域振興的制勝要訣
2022-05-10 15:3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再創龍江新輝煌 省社科院專家學者宣傳闡釋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理論研討摘編

協調發展是龍江區域振興的制勝要訣

  王化冰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實施區域振興計劃,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強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動力系統』。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龍江推進區域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鍛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動力源

  提高省會經濟社會發展首位度,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形成全省高質量發展核心動力源。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對資源要素的吸附能力和配置效率,集中優勢力量參與國際國內區域競合,做大全省經濟總量『蛋糕』,是我省區域協調發展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的關鍵之舉。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經濟新動能不斷孕育萌發,全球經濟發展格局面臨重塑。哈爾濱要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搶先搶前佔位,積極參與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資源要素競爭,深入開展區域及國際合作,深度介入國內國際資源要素分配,形成全球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要積極培育構建新經濟新動能,持續促進資源要素聚合、重組、裂變,不斷加強產業組織能力建設,打造產業組織中心和創新策源地,搶佔全球價值鏈優勢環節、產業鏈關鍵節點和新經濟版圖制高點。

  哈爾濱要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發揮對區域的主導作用,高水平建設哈爾濱現代化都市圈和哈長城市群。此舉一是強化中心城市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發揮溢出輻射作用,實現區域資源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最優化;二是發揮中心城市的牽引帶動作用,加強區域協同合作促進企業個體成長、產業鏈條延展、產業集群集聚和產業體系催化裂變。中心城市產業要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發展總部經濟促進產業鏈在區域內大范圍鋪展,發展平臺經濟服務和帶動區域產業發展,以提昇區域經濟發展能級。

  發揮區域協調發展的功能主體作用

  打造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核心區、沿邊開發開放合作區、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合理確定功能分區,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是我省統籌考慮各市(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歷史文脈、城市功能、產業基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龍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決策;是『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舉措。

  龍江區域振興要堅持分類發展、個性化發展。各功能區要充分發揮區域功能和特色,堅守自身定位和自主發展模式。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我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科創中心,也是我省創新發展的核心區,重點建設協同一體科創走廊和工業走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輻射帶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核心區擔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使命,要加快推進『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發展,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國家糧食安全生產帶建設;沿邊開發開放合作區承擔著對外開發開放和保衛國防安全的重要職責,要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加快發展口岸經濟,促進人口集聚、產業提質、開放提效;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區要培育壯大接續產業,加強跨區域產業合作,加快推動煤城、油城、林區由資源型經濟向多元經濟轉變,創建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示范市;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強化優質生態供給功能,加速生態價值轉換,讓老林區煥發新活力。

  夯實區域協調發展的經濟社會基礎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我省縣域是『天下糧倉』、國之根基,也是全省經濟的基石。在發展空間上,要做到全省一盤棋,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墾區、林區與屬地融合發展;在產業發展上,要培育壯大立縣興縣特色主導產業,通過水平分工實現『一縣一業』特色經濟,通過垂直分工實現以區域中心城市為引領的市場化協調產業鏈條,形成均衡發展、競相發展、特色發展的縣域經濟板塊;在功能載體上,立足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加快打造專業功能小城鎮,強化縣域綜合服務功能和鄉鎮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功能;在增值增收上,要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加強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區域空間節點的物理聯結,也讓龍江與世界緊密相連;加速5G基站、數字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龍江與新經濟浪潮同進共舞、與時代同頻共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老舊管網更新改造,配建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等安全設施,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提質昇級;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昇,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農場、牧場、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抵邊一線村屯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加快農村及邊遠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與先進文明並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推進龍江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農業和農村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