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新興區紅旗鎮:打造『四有』新鄉村 描繪發展新藍圖
2022-05-20 19:45:5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七臺河市新興區紅旗鎮下轄12個行政村,2個直屬場,轄區戶籍人口12321人,常住人口2382人,有黨支部17個,黨員534名。紅旗鎮黨委務實發展,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大力提昇農村人居環境,保持農民穩定增收,促進農村全面進步,鄉村振興成果得到不斷鞏固。

  實現治理有效 打造『有秩序』的新鄉村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鄉村振興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

  夯實隊伍根基。開展『雙培』工程,將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等人纔培養發展為中共黨員,納入村後備乾部儲備庫,適時吸納為村『兩委』成員。目前已有5名大學生進入村『兩委』班子,致富帶頭人也高達80%,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挖掘人纔潛力。以『萬人計劃』助鄉村振興為動力,兩年來共招錄到村任職大學生12人,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鎮黨委量身定制成長計劃,建立成長檔案,以科級乾部為導師,進行結對跟蹤培養,提昇乾事能力,進一步推動村乾部隊伍整體優化提昇。

  發揮職能聯動。第一書記是鎮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能將更多纔乾和智慧注入到農村發展之中。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鎮黨委積極開展第一書記『月座談』活動,與他們探討村域發展未來,鼓勵發揮派出單位職能作用,切實解決好村民急難愁盼問題。市公安局新興分局派駐到紅光村第一書記幫助村民偵破詐騙案件,避免了村民財物損失;市供排水公司新興分公司派駐到紅勝村工作隊幫助村民修繕自來水管道,為百姓解決吃水問題。

  促進產業興旺 打造『有動力』的新鄉村

  富裕農民,繁榮鄉村,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

  招商引資促發展。鎮黨委充分挖掘優勢資源,強化宣傳推動,依托原有畜牧業發展基礎,利用紅昇村、紅衛村、閆家屯、紅新村棚改騰空土地,引進省百大項目大江牧業和牧良養殖有限公司建設現代化養殖園區,推動紅旗鎮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帶動當地400餘人就業。

  打造品牌強引領。產業興旺是前提,品牌建設是關鍵。大力推廣『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網絡直銷、打造品牌』的發展理念,創響特色農產品品牌,提昇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紅勝村特色農產品『火車站大黃柿子』,年產量達140萬斤,年產值420萬元,以品牌為紐帶對接產需,實現優勢優質、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入。2020年紅勝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榮譽稱號。

  鄉村旅游譜新篇。發展鄉村旅游能夠起到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的作用,紅旗鎮以綠特果蔬生產基地和紅勝果園為基礎,帶動紅光村、曙光村、東昇村發展集采摘、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近郊旅游,鼓勵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民宿等項目,實現冬滑雪、春賞花、夏垂釣、秋采摘的項目閉環,促進農民進一步致富增收。目前紅勝冰雪樂園已開幕,日接納游客可達200餘人。

  建設生態宜居 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讓鄉村有『裡』更有『面』。

  打造特色陣地。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主心骨』。鎮黨委根據各黨支部自身特色,將9個老舊辦公活動場所進行整體翻新,重新規劃、合理布置,打造農家書屋7個,量身定制各類黨建圖板和文化牆68塊,為全村黨員群眾提供了乾淨、整潔、美觀的陣地場所。

  創新活動載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組織開展『黨員回家』、環境整治拉練評比等主題黨日活動10餘次,不斷激發黨員群眾的凝聚力戰斗力,為群眾辦實事34件,走邊角31次,志願服務22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餘件。

  推進環境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鎮建設垃圾分揀中心2處、污水處理廠1處、糞污處理廠3處,累計清理河道垃圾7800立方,清理違章建築96處,清理邊溝2萬延米、垃圾1萬餘噸。集中整治蔬菜小區4處,植樹4萬株,種植花樹2萬叢,綠化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由『一處美』變成『處處美』,村容村貌整體大幅提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及獲得感顯著提高。

  推進鄉風文明 打造『有底蘊』的新鄉村

  移風易俗、文明風尚,正確引導農民群眾的思想,是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點。

  道德建設新方法。堅持把思想教育融入生產生活之中,利用『三會一課』等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不斷完善村規民約,邀請威望高、有群眾基礎的村民參與討論,除社會治安、土地管理、孝敬老人等內容外,對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環境衛生、安全生產等也做出相應規范,倡導群眾樹立文明新風。

  思想建設新提昇。通過開展『好媳婦』『好鄰居』『星級文明戶』等活動,評選出一批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新時代農民典型模范人物,讓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紅光村畢寶珍家庭被評為區級最美家庭,10戶家庭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出各類道德模范30餘名,村民文明素質明顯提昇。

  文明建設新風尚。把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充分利用起來,鼓勵文藝工作者和村民自主創作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在春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開展文娛活動12次。鎮黨委在紅光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處,組建志願服務隊,不斷創新文化活動形式,開展『廣場舞大賽』『美麗家園創建』等各類活動20餘場次,激發了向上向善的鄉風文明。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