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年5月25日所在周為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周。今年是《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實施的第一年。東北網、極光新聞於5月23日-29日推出『黑土豐龍江』系列報道,從數據圖表、保護模式、動畫解讀等角度,全方位宣傳報道黑龍江堅決保護好利用好黑土耕地,築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東北網5月28日訊(記者 施曉東 王剛 宋巍 楊帆 陳顯春)『旱能灌、澇能排,高標准農田建設還讓土地平整肥沃、溝渠相連、大路相通,便於機械化操作。』富錦市農業局工作人員張明剛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建設曬場、修道路,稿標准農田建設讓曾經的『靠天收』『靠人收』,成為了過去式。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生產大省,肩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黑龍江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為總抓手,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021年,全省總計投資128億元,新建高標准農田建設1024.55萬畝,連續3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畝均增產10%-20%,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573.5億斤,比上年增產65.3億斤,實現『十八連豐』,繼續保持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地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橕。

提高糧食產能
牢牢把握科技、綠色、質量和品牌的總要求,黑龍江堅持良田糧用,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8個方面建設任務,累計建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准農田9141.05萬畝,農田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對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新增糧食產能180億斤以上。
集中連片建設
統籌規劃、連片治理、整鄉整村規模推進,全省98%的縣建設任務都過萬畝,最大建設面積達20萬畝以上。通過增產、增地、節水、節電、節肥、節藥,推動良田、良法、良機、良種融合,形成了一批1萬畝、5萬畝和10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高標准農田,有效促進了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推動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的轉型昇級。

耕地質量提昇
推動工程、農藝和生物措施綜合施策,針對不同積溫區、不同土壤類型,探索建立了符合我省實際的『龍江模式』『三江模式』,被國家列為東北黑土區主推技術模式。實行科學輪作制度,有力促進黑土耕地休養生息,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去年,全省完成新增測土配方施肥1000萬畝,秸稈還田利用率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65%和80%以上。
據悉,去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提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圍繞貫徹落實意見,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高標准農田項目工程設施建後管護工作的意見》,出臺《關於規范黑龍江省2021年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管理的意見》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制度,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制度保障體系。同時,將高標准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市(地)糧食安全責任制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范圍,對各地開展激勵評價,為高標准農田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
(編輯:王傲 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