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1日訊 實驗室裡她是專家,田間地頭她是育種人,春種秋收、寒來暑往,多年如一日……她,就是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農業農村部大豆種植指導組專家、省大豆產業體系崗位專家、省三八紅旗手、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大豆育種學科帶頭人欒曉燕。
欒曉燕是土生土長的龍江人,對這片黑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面貌』是她的座右銘,在佳木斯農校畢業後,便進入到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從事大豆遺傳育種研究,一乾就是37年。她先後承擔國家『七五』至『十五』大豆科技攻關、國家863、973等近50個科研項目,選育大豆品種54個,其中獲得國家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權25個。她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科技情懷,在龍江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一顆顆『金豆子』,為國家種業振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人們常說,『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為培育一個新品種,欒曉燕常常進行幾十次組合、幾百次實驗選擇,跑遍上千公裡進行鑒定、示范,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風吹稻菽遍地金。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她帶領團隊育成的大豆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億畝,增收大豆80億公斤,淨增社會效益超過300億元。
1995年,大豆灰斑病在我省大面積爆發,許多品種因抗病性不強退出生產市場。一個高產、優質、多抗的大豆育種新目標也因此在欒曉燕的腦海裡孕育成型。經過20年田間地頭風雨無阻、南繁北育的反復實踐,她終於利用現代育種手段解決了大豆高產、優質、多抗同步的關鍵問題,『十三五』期間培育出以『黑農84』為代表的黑農系列品種18個,並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黑農84』的問世,實現了大豆多性狀基因聚合技術的重大突破,破解了大豆品種常見的高產不優質、優質不抗病的難題,其表現的高產、穩產、優質、抗病、耐輕鹽鹼等優勢深受農戶、種子企業和加工企業的歡迎,填補了國家大豆高產優質多抗同步品種審定的空白。
種子好不好,收成說了算。2019年10月9日,對於雙城區勝豐鎮誠樂村鄰熟合作社理事長韓明凱來說,是一個『見證奇跡的時刻』。當天他跟村民們一道載歌載舞,慶祝『黑農84』大豐收。『今年我們第一次種大豆,選了農科院欒曉燕老師研發的「黑農號」品種示范,但是天公不作美,從8月中旬起一直下雨,大豆在雨水裡整整泡了一個月,我擔心這1500畝地會顆粒無收,沒想到水退後,歪倒的大豆又挺起來了,畝產240多公斤,多虧了這穩產多抗的好品種。』
2021年大旱,木蘭縣寶盈大豆種植合作社張憲武種了1萬畝『黑農84』,秋收時每畝地竟然比往年的普通品種增產了40公斤至50公斤,當年實現增收350萬元。
『黑農84』連年喜獲豐收,目前應用面積已超過1000萬畝。2019年至2022年連續被省農業農村廳列為第二積溫帶主推品種,成功躋身2019年至2021年國家大豆品種推廣面積TOP5。
『一粒種子很重,豆大點事兒牽系著百姓的溫飽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從『科技脫貧』到『鄉村振興』,在科技特派員的幫扶路上,欒曉燕竭盡所能地把『黑農號』大豆做好,真抓實乾地讓豆農們的腰包鼓起來,在促進大豆產能提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踐行著『成果留在農民家』的農科初心,用她的『科技情懷』賦能造福百姓,孕育龍江沃野遍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