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6月8日訊 6月,記者在北大荒集團查哈陽農場有限公司水稻良種研發繁育園區看到,水清苗壯,各個品系標志牌依次展開,北緯48度,96萬畝耕地,50萬噸糧食,自流大灌區,800平方公裡土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讓查哈陽專注於築牢高緯度寒地水稻產、銷、研於一體的產業鏈發展。
北緯48度 專注做好寒地水稻種子產業
『眼前這片地,2004年劃為場農業科研所作為水稻實驗基地,初衷是為確保農戶引進良種種植安全進行跨區實驗,看是否適合我們這個積溫帶。』查哈陽粳稻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麗芬介紹說。
查哈陽地處北緯48度高寒地帶,袁隆平院士選中這裡作為粳稻雜交種子研發基地很有深意。在這個緯度研發出的粳稻雜交種子在北方寒地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推廣性。歷經多年的加代繁育,現已培育出優質、高產、抗倒、耐寒的優良品系70餘個,已有4個品種通過審定,實現種子轉化收入530萬元。
『我們寒地水稻種子研發成果顯著,正從單純育種向種業全產業鏈轉變,從1.0階段邁到了2.0。確立了下一步以粥米品種為重點的種子研發方向,業已篩選出2個特色粥米品種進行培育。』查哈陽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學傑信心滿滿地說,我們預期水稻種子田發展到30萬畝,由產糧大場變身為種業大場。
96萬畝耕地 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率
『我們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立足於規模大、標准高、示范性強、引領作用明顯。走農業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合作化生產的道路,借鑒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為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助力。』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義說。
創建於2021的旱作農業示范區,是場農機、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區。去年種植8萬畝,創造出畝產530斤超歷史的好成績。2022年擴大種植面積到3.5萬畝,通過代耕向周邊農村輻射2萬畝,最高種植面積可達15萬畝。
據介紹,水稻產業園裡一個批次可催芽1500噸的高標准水稻雙氧浸種催芽車間正式投入使用。今年計劃完成格田化改造3萬畝,現已完成8000畝。項目完成後可在原有面積基礎上增加耕種面積3%,農戶增加收益5%?7%。三年內計劃建成40個集中超級育秧大棚區,把橫貫場區甘平公路兩側打造成水稻生產標准示范帶,投入資金300萬元發展水肥一體化滴灌面積1萬畝,有水源條件的耕地全部實現節水灌溉。
今年,查哈陽圍繞『雙控一服務』的落實,一次性購入高速插秧機110臺,組建3個合作社和22個聯合體,規模試點面積內可以全程不僱工。承擔試點的海洋管理區種稻職工王輝說,預計每公頃可節約用工成本1500元左右,他種的3公頃水田僅用工成本就節約4500餘元。
公司高速插秧機也將增加到800臺,收獲機400臺,水稻戶不再僱傭外來人員即可完成水田全程生產,每年可為種植戶節約成本近億元。
『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率。在目前大型農機具達到2340臺套的前提下繼續引進大馬力農機,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8%以上。』公司農業發展部長張龍海說。
50萬噸糧食 專注產品自身進化營銷業態
5月11日,查哈陽農場產區3個品種的大米樣品通過了歐洲食品安全規定的所有747項檢測指標。拿到歐洲食品市場入場證,標志著查哈陽大米成為中國第一個,也是現在唯一可以正式進入歐盟市場的國產大米。
據查哈陽米業公司總經理張立剛介紹,今年與北大荒集團食品公司的合作進入實質階段,業已銷售大米5382噸。下一步,公司支持場內7家私營米業全過程標准化生產和自主提昇產品質量的內生動力,引領他們組建新型米業協會,力爭實現米業協會年訂單水稻30萬畝,銷售粥米15萬噸的目標。
當下,查哈陽整粒粥米企業標准已經通過審核,鹼地粥米標准正在過審。他們注冊了查哈陽整粒粥米等品牌,設計了超級IP形象,確立主打查哈陽粥米的發展方向,正以『查哈陽故事會』的形式全方位宣傳查哈陽,講好查哈陽品牌故事。
農場申報建設資金2.8億元的現代米業園區項目計劃佔地11.9萬平方米,集倉儲生產銷售為一體,按區域、時間段定點定時投放米產品,解決集中上市、好產品賣不出好價格的季節性難題。
自流大灌區 用好優勢資源向產業融合要發展
諾敏河年5.2億立方米的流量70%流進場內,春夏期間成為65萬畝的人造濕地;太平湖水庫+白馬河水庫水面超過2萬畝。以白馬山為中心點的東西兩側丘陵,連接『金邊』、『太平湖』、『聯合』3個管理區,擁有10萬畝退耕人造林、原始林,形成農場自有的小氣候。
查哈陽農場公司黨委全面貫徹落實『1213』戰略,科學謀劃、全方位推進『一廊四園三館六區』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格局。一廊:百裡現代農業畫廊。四園:北大荒查哈陽現代農業示范園、北大荒查哈陽隆平·一戎水稻文化園、北大荒查哈陽水稻加工產業園、北大荒查哈陽現代農機服務園。三館:沈浸式場史館、沈浸式水稻文化館、沈浸式粥米體驗。六區:數字農場建設示范區、生態農場建設示范區、全域沈浸式農業旅游示范區、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區域融合發展示范區、種子產業強場示范區。
『四園』『六區』涵蓋公司內8家企業。正在建立以農業園區建設、資源環境管控、農藥化肥減量、耕地質量提昇為重點的農業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的科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