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捧得『中國玉米之鄉』美譽的青岡縣,是因為其玉米品質好,種植面積大。
如今,受耕地資源限制,青岡縣玉米面積和產量在全省已不佔優勢。2021年,青岡縣玉米種植面積206萬畝、產量108萬噸、商品量88萬噸。
面積多年不變,但加工量卻連年攀昇。2021年,青岡縣玉米加工能力達340萬噸,其產值超92億元,成為全省首個百億級玉米精深加工產業園。
玉米,被確定為青岡立縣支柱產業。

青岡『玉米之鄉』招牌,過去,靠種玉米出名,拼的是面積、產量、原糧,憑資源打下『江山』;如今,守『江山』靠的是青岡縣強大的玉米精深加工能力!
精深加工支橕並擦亮了青岡『玉米之鄉』的金字招牌,賦予了青岡『玉米之鄉』新內涵。
資源優勢並不十分突出的青岡縣,何以扛起『玉米之鄉』大旗?近日,記者前往青岡進行了調查。
疫情之下,青岡玉米加工業如何做到不受影響?
『這兩年,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纔是最牛、最令人羡慕的企業!我們就是其中一個。』

操著一口山東話的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京糧龍江)總經理田強在介紹企業情況時,重點談到了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兩不誤。在他看來,近年來,相比疫情衝擊,影響企業發展的其他因素都算不了什麼了。
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在我國多點散發,受疫情管控影響,物流受阻,不少企業原料運不進,產品運不出,有的企業甚至出現了停工、停產狀況。
慶幸的是,青岡京糧龍江一直滿負荷生產,每天吃進3500噸玉米,產出2450噸玉米淀粉,吞吐自如。『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京糧龍江主要經濟指標與去年同期比有增無減!』
不通鐵路,遠離高速,往來需要經過多個市縣卡點的青岡縣是如何保證企業物流暢通的呢?

『來車有人接,去車有人送,根本不用我們企業操心,根據企業需要,防疫管控各環節都由政府部門出面協調、對接。』田強說,『如果沒有政府部門出面保暢通,企業可就麻煩大了。』
田強介紹,疫情狀態下,運輸車輛需要進入企業,政府派駐企業的乾部就會把車輛運行軌跡等相關信息上報給疫情防控指揮部,在車輛到來之前,工信部門乾部就會趕到各公路卡點接洽,一直負責押運到企業。運輸車輛進入企業後,司機不需要下車,生活、防疫用品,核酸檢測都送到車上,整個過程都是閉環運行。外運產品的車輛也一樣,由工信部門乾部一直護送上高速。

『疫情期間,大貨司機沒有不帶「星」(途經中高風險地區提示)的,走哪兒都是一步一個坎,有的連高速都下不來。』田強說,有政府部門人員押運、護送,一方面確保了疫情防控安全,另一方面對企業也起到了一個監督和『擔保』的作用。
青岡縣工信局局長姜國偉介紹,前段疫情期間,正是京糧龍江L-乳酸重點項目建設吃緊階段,工信等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全程接送,閉環管控,確保了專家和技術人員及時、安全抵達青岡,順利進入企業開展工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近年來,青岡縣累計選派61名乾部擔當駐企秘書,活躍在41戶重點企業,提供包括疫情防控在內的全方位助企服務。

不賣原糧,少賣淀粉,如何把玉米淀粉吃乾榨淨?
京糧龍江是玉米加工產業巨頭山東興貿與北京首農的傑作,其年110萬噸的生產能力,加上兄弟公司龍鳳公司年150萬噸生產能力,玉米總生產能力達到260萬噸,玉米淀粉總生產能力達到180萬噸,位居亞洲之首。
『青岡政府和乾部服務企業的水平令人嘆服!』對青岡縣的營商環境,田強感同身受。
2017年,北京首農和山東興貿聯姻後,決定在山東某地和黑龍江青岡同時分別建設兩個同等規模的工廠,結果是,位於青岡縣的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而山東工廠直到2021年纔投產。『此時,我們青岡這邊已經開始收回部分投資了。』

『政府辦事的高效成就了我們這個項目的「青岡速度」!』這個被田總稱之為『青岡速度』的京糧龍江項目總投資13個億,投產4年來利潤超過4億元。
在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廳,田強重點介紹了公司主要產品和研發能力。
『可能許多人不了解,玉米胚芽油其維生素E、亞酸油、植物甾醇含量是其他食用油不可比擬的,具有直接、有效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防和改善動脈硬化的作用。』

在玉米胚芽油展臺,田強詳細講解了一瓶玉米胚芽油的來歷,『40噸玉米經過浸泡、脫胚,僅分離出玉米胚芽2.5噸,經過蒸炒、壓榨僅出1噸毛油,再經過沈淀、過濾、脫酸、脫膠、脫皂、脫水、脫色、脫臘、脫臭,最後出0.91噸精煉玉米油』。
青岡縣工信局局長姜國偉介紹,0.91噸玉米胚芽油價值1.8萬元,這只是玉米加工諸多副產品之一,其產值不及整個加工鏈條十分之一。『我們測算過,一噸玉米經過精深加工,至少增值100元,以年加工能力110萬噸的京糧龍江為例,其年利潤1億元已是保守數字!』

L-乳酸是京糧龍江重點開發項目。田強介紹,『L-乳酸,其普通食品級用於奶制品、面包、酒類等;精制食品級用於高檔化妝品、化學鍍鎳、醫藥等;聚合材料級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煙草、農藥等領域。』
京糧公司投產4年多時間,研發能力不斷提昇,產品由玉米淀粉延伸到玉米油、葡萄糖、葡萄糖酸鈉、L-乳酸、赤蘚糖醇等。
目前,京糧公司總投資15億元的L-乳酸項目一期已經於2022年年初正式投產;龍鳳公司總投資5.5億元的赤蘚糖醇項目建設接近尾聲,預計2022年7月末可進行試生產。另外,龍鳳公司總投資7.5億元的淀粉糖綜合深加工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2021年,青岡縣年玉米加工能力達340萬噸,加工玉米淀粉180萬噸,全縣玉米深加工產業產值近100億元。
青岡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立功接受采訪時介紹,青岡玉米產業園規劃面積2.16平方公裡,201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農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全省首個百億級玉米精深加工產業園。『玉米淀粉曾經是青岡加工業的主打產品,把玉米制成淀粉其工業增加值提高了7%,而提煉成L-乳酸後其工業增加值提昇到了30%!』
楊立功表示,青岡縣玉米加工產業的近期目標是3年內實現玉米加工產業產值翻番,全縣玉米總加工能力達到360萬噸,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我們的目標是,不賣原糧,少賣淀粉,把玉米淀粉也吃乾榨淨!』

從一家玉米加工廠如何發展成一個玉米產業園區?
『黑龍江最早的玉米加工企業在青岡,現在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和最專業的玉米產業園區也在青岡!』
作為業內大咖和後來居上者,田強有資格作出這樣的評價。
青岡縣經濟合作服務中心主任李長山印證了田強的說法。1999年,青岡縣引進了行業巨頭山東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在青岡投資興辦了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龍鳳公司),『當年落下這顆棋子是青岡縣在玉米產業鏈條上布下的關鍵一步棋!』
如何打造玉米深加工產業鏈?青岡人用多年來的實踐做出了回答。

2017年,作為戰略投資,玉米產業兩巨頭北京首農集團與山東興貿集團合作成立京糧龍江,落戶青岡,延鏈、補鏈、強鏈,翻開了青岡玉米精深加工產業的新篇章。
老牌企業龍鳳公司經過多年昇級改造,年加工玉米由建廠之初的15萬噸提高到如今的150萬噸;後起之秀京糧龍江年加工玉米達110萬噸,二者佔當地玉米加工總量的76.5%。從玉米加工能力直觀可見兩大企業在青岡玉米加工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龍鳳公司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它與京糧龍江攜手引領青岡玉米加工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形成集聚效應。2021年龍鳳公司實現產值53億元、稅金1439萬元;京糧龍江實現產值29.8億元,稅金3779萬元。

『玉米加工產業對青岡縣縣域經濟貢獻份額增加明顯。』李長山介紹,截至目前,青岡縣玉米加工產業已累計投資60多億元,先後開工建設淀粉、麥芽糖、液態葡萄糖、葡萄糖酸鈉、玉米油、熱電聯產、麥芽糊精、黑土地物流、40萬噸糧食倉儲、玉米壓片飼料、L-乳酸、赤蘚糖醇等系列產業項目29個。全縣玉米加工能力達到340萬噸,年產玉米淀粉180萬噸,淀粉轉化能力30萬噸。
2021年,青岡縣玉米加工業實現產值92億元;增加值實現7.7億元,佔工業增加值的65.8%,佔GDP的9.2%;稅金實現5542.9萬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1.6%;安置就業近3000人。

經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在龍鳳公司和京糧龍江引領下,目前,青岡玉米關聯配套重點企業已經發展到14戶,形成比較完整的專業玉米產業園區,涉及經貿、化工、牧業、包裝、物流等,成為青岡經濟開發區重要支橕板塊。
青岡玉米加工產業的『大胃口』,帶動了安達、蘭西、明水、拜泉、望奎等周邊縣市玉米種植,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姜國偉介紹,2021年以來,青岡縣委、縣政府將玉米加工產業當做『1號工程』,規劃全力打造玉米立縣支柱產業鏈,重點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產業深加工鏈條向糖類、酸類、醇類生物醫藥方向延伸和拓展。
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著力推進以京糧公司、龍鳳公司為主體的黑龍江玉米淀粉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加強玉米淀粉深加工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引領青岡玉米加工企業走向更大的舞臺,帶動龍江玉米加工產業融入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