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土地迎來新的大機遇』 來自一位涉農企業家與一位農業科學家的對話
2022-06-15 07:30: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15日訊 5月27日下午,省政府與大北農集團正式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大北農集團將開展『龍江十年千億投資計劃』,助推龍江打造生物硅谷。

  我省有哪些獨特優勢吸引大北農強勢布局?大北農未來十年將有哪些大動作?此前大北農與我省的合作走過了怎樣的歷程?6月12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大北農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大北農食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立忠與全球土壤伙伴關系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省農科院原院長韓貴清,聽他們聊聊黑龍江與大北農。

  攜手黑土地迎接大機遇

  我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廣袤肥沃的黑土地,更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近年來,作為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龍江兒女守初心、擔使命,種好『龍江糧食』,端穩『中國飯碗』。

  創立於1993年的大北農集團,從2009年起持續投資黑龍江,如今更是加大合作步伐。

  韓貴清:農業是國之大者。在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隨著新格局的構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視,種業『卡脖子』技術的全面突破,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農業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機遇。

  張立忠:大北農集團始終堅信農業是最值得奮斗的行業!我們認為黑龍江省農業就是中國農業的一個制高點!除了獨一無二的黑土地資源和大農業發展基礎,黑龍江省還非常具有農業『軟實力』——擁有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等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農業科技知識資源。這麼多年,我們與這些單位與高校都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而且黑龍江是我們集團投資最多、單省投資最大、累計利潤回報最好的地方。機遇當前,攜手迎風振翅,必將大有可為。

  發展大農業築牢『大糧倉』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黑龍江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加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決當好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主力軍』、國家糧食統籌調劑可靠『供應地』。

  韓貴清: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只有把這兩個要害抓住了,纔能從基礎上根本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約2.78億畝,其中約1.56億畝在黑龍江,我們一直采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保護利用黑土地,現在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國的1.83倍。今年我又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任命為全球土壤伙伴關系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將組建國際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智庫,為我們的黑土地保護聚集世界力量。

  張立忠:生物育種領域大北農的技術在國際上是先進的,在國內是絕對領先的。截至2021年底,我們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99件、國際發明專利PCT37件,獲得植物新品種權256項,選育國審品種160多個;大北農種業參與研發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未來,大北農種業將依托集團強大的品牌和資源優勢,以現代生物技術和育種技術為核心,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糧作物育種為突破口,持續強化自主創新,加大產學研協同創新,為推動黑龍江農業現代化建設,為實現種業全面振興而不懈奮斗!

  布局大戰略書寫『大文章』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於重要的交匯期,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廣泛滲透到農業農村各個領域,多學科高度交叉、多領域深度融合,正引領農業農村技術變革昇級、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和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傳統農業逐步退出舞臺,現代農業快速興起。

  韓貴清: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大食物觀先行地,充分利用好大森林、大草原、大江大河大湖泊的資源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下一步為了更好保護黑土地,我建議建立調出商品糧利益補償機制,給予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獎勵;建立東北黑土糧倉保護特區,加大保護性投入,推動建立用地養地保障機制。

  張立忠:黑龍江的農業一定是一篇『大文章』,它一定是政府和企業集群,它一定是要有大市場概念,就是說要立足全國市場,去定位自己的產品。我們將依托本次戰略合作,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及產業優勢,以做大做強生物產業、數字農業為主線,與黑龍江省政府在生物科技創新、數字農業、實體投資、農業金融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構建競爭力強、穩定性高的黑龍江農業優勢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