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冷作分廠內,公司首席技師、冷作分廠高壓閥門班班長孫柏慧頭戴面罩,手拿焊槍,蹲軀仰頭,屏氣凝神。不一會兒,一次高難度的仰焊工作完成了。
焊花飛舞,猶如煙花一樣絢麗,對於焊接工人來說,卻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操作失誤,弧光便會灼傷雙眼。為了不被焊花灼傷皮膚,電焊工人需要一年四季身著厚重的帆布服、戴著笨重的防護手套作業。高溫作業環境下,孫柏慧大汗淋漓,手套被汗水浸濕。
生於1990年的孫柏慧,從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焊接領域鑽研,是『孫柏慧創新工作室』和『孫柏慧電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兩個省級工作室的負責人,並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等榮譽。
2013年,孫柏慧參與完成某重點工程厚壁鈦合金型焊接任務。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主要焊接難度在於焊接材質特殊。鈦合金材質在高溫下極易氧化,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面對未知的挑戰,孫柏慧主動請纓參與施焊。
『不怕苦與累,只怕任務完不成。』厚壁鈦合金焊接在國內尚屬首次,無可參照案例。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孫柏慧不斷進行程序調整,使產品達到了工藝要求。
『這是五軸聯動的機械手臂,運用先進的智能焊接技術,完成多種鋼焊接,操作難度很大。』在冷作分廠高壓閥門班焊接作業現場,孫柏慧向記者自豪地介紹起自動化焊接。
2019年4月,孫柏慧被任命為冷作分廠高壓閥門班班長。閥門班負責的司太立合金堆焊是哈電汽輪機生產線中的重大難題,當時產品合格率不足30%。如何提高合格率?孫柏慧發現,新產品的制造流程多為自動化、半自動化焊接,采用的是智能機器人焊接技術,而班組成員大多數和他一樣,對智能焊接缺乏經驗。
『越是技術難關,越要攻克它。』為了補齊短板,孫柏慧開始學習設備操作,分析制造過程,夜以繼日琢磨焊接方案。很多產品的制造時間長達20多個小時,為了全程跟蹤產品制造流程,孫柏慧乾脆吃住在工廠,困了就靠著設備打個盹,醒來後接著鑽研。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柏慧創新制作的加熱輔助工裝,有效控制了產品焊接過程的層間溫度,部分產品焊接公差從過去的1毫米,縮短成1微米。
今年5月初,孫柏慧的團隊迎來了又一項重點工程任務,團隊成員也由原來的18人發展到35人。面對團隊裡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孫柏慧總是虛心請教。
針對不同產品種類,孫柏慧主導制作出10餘種輔助工裝,根據產品特性編寫了圖文並茂的操作手冊,並在制造過程中將操作步驟逐一示范給大家。
『孫柏慧不僅肯吃苦,還善於刨根問底地研究問題。按照他的操作手冊來乾活,產品的合格率不斷提高,我們的工資待遇也跟著好了不少,工作熱情越來越高。』老師傅蘇永輝說。
在孫柏慧的帶動下,團隊成員的焊接水平不斷提高,班組還被授予『職業道德十佳模范班組』和『工人先鋒號』等稱號。孫柏慧與團隊成員完成技術革新300餘項,主導完成科研、攻關、發明專利等數十項,節約成本近千萬元。